COSTCO也才遍布11國,小小的台灣就有13家,因此有很多人好奇costco為什麼會有這種策略

(圖/網路)

有網友迴文剖析了幾點

1. 台灣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前幾得,雖然多數台灣收入不高,也就是因為這樣 貪小便宜的人很多免費試吃、量大但是單價低 、退貨機制、吃好道相報

你說他是奧客天堂都不意外,因此內湖店全世界業績前三也不在話下

2. COSTCO最有名的就是在同行業他會給出最高的待遇,電腦自動調薪,因此他在每一個國家都要花很多的人事成本

但運氣好的是台灣的勞工工資已經連續衰退20幾年,勞工奴性又強、效率高,因此可以省下大量人事成本

很多RETAIL的人才都會留在COSTCO,不然你要去哪裡? 7-X1??大潤X? 家X福? (待遇跟福利跟老闆嘴臉 都被C海放)

如果是以RETAIL為生涯規劃目標的人才自然以C為首選

3. 競爭對手太弱

強大的對手會瓜分大量COSTCO的市場,在國外比比皆是,不管是在德國ALDI美國SAFEWAY

澳洲WOOLWORTH 日本更不用說 一堆強大的超市集團

反觀台灣,很多超市不論是商品品質或是管理或是食品安全都在標準之下

雖然C只有十幾間 (以台灣的面積來說已經是密集的嚇人)你看到即使大X發 20幾間家樂福6X間

但是PTT的量販版 10個有8篇文都在討論COSTCO,就知道目前民眾心目中的偏好是很明顯的

4. 食品安全

雖然COSTCO也偶爾會有食品品質監督議題,但是他對食品的把關是比絕大多數平價量販店嚴苛的

不管是地溝油事件 毒蝦 毒汽水 毒葡萄柚,跟其他頻傳的毒物相比C在監督上還是做得比較好的

他的商品數量是量大種類少 也比較好控管,跟他的商業手法也有關係

他放商品本來就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聚集會員 賺會員費

因此把關做得越好當然越好,因為C不是要賺商品利潤 是要賺商譽阿

有第三方嚴苛的食品監督系統商品成本跟毛利次之 商譽第一

5. 台灣壓榨勞工的有錢人可怕的消費力

台灣世界紀錄:台灣近十年實質GDP成長17.5% 勞工所得卻成長-4.3% (老闆賺錢 但員工成長是負的!)

台灣世界紀錄:世界貧富差距最嚴重排名第四名 ,超越日本, 台灣前1%富人拿走了全國所得的10.68%

台灣世界紀錄:知名權威公司瑞士信貸調查台灣每人平均財產超越日本並且是韓國兩倍,壓榨台灣苦勞最新代表作

冷靜地想想,台灣有錢人拿的錢平均起來20幾K30幾K年輕人,可以打趴日本韓國,就知道這是多嚴重的壓榨環境

餐廳也好吃又便宜阿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