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姑開始借住我家的時候,現在想來,大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於大多數人,那時的杭州是此起彼伏的自行車鈴鐺聲,是三五牌台鐘、西冷冰箱和豁了口的搪瓷茶杯,也是西湖電影院、龍翔公交站還有天工藝苑。


於我,那時的杭州是藏在大街小巷裡的臭豆腐和油墩兒,是刷上甜麵醬壓得瓷實的蔥包檜兒,也是冒著熱氣鬆軟香甜的定勝糕。


至於小姑的杭州,則始於一個梨花與艾青糰子的季節。


那是清明過後的某個早晨,一陣清脆的叩門聲將我從睡夢中叫醒。我爸把我拽出被窩,指著客廳里那個不速之客跟我說,那是你小姑。


彼時的我尚未完全清醒,只依稀記得那天的梨花開得正好,小姑側對著我俏生生立在窗前,素白的襯衫與枝頭的梨花相映成雪。

2

小姑一直是個苦命的人兒。


作為老來女,小姑卻在很小的時候被爺爺過繼給了一個遠房親戚。直到前兩年親戚去世,兜兜轉轉老大一圈後,才終於被爺爺接回了紹興老家。


也許是一直以來的命途多舛,小姑打小就有些孤僻。儘管考上了高中,可她不愛讀書學習,卻喜愛畫畫。一旦有空她就背著畫板到處亂晃,找著靈感了便席地而坐,一畫就是一整天。到後來甚至為了學畫畫,連學校都不再去了。


都說「紹興的師爺湖南的將」,我家自然也是以文為尊,爺爺是在傳統禮教中長大的,據說祖上還出過滿清的秀才。小姑這樣的行徑毫無意外地被爺爺視為大逆不道,再加上又是女兒身,更是不受老爺子的待見。


好在這時候我爸看不過眼,挺身而出要給小姑在杭州找個學校。

說起我爸,可真真是爺爺的驕傲。


儘管是家裡的幺兒,備受寵愛,可我爸愛讀書,肯吃苦,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分配進了省政府,還把我和我媽都接來了杭州。


在老家人眼裡,我爸那就是省城的官老爺了。既然我爸拍著胸脯打了包票,爺爺自然不好再說什麼,沒幾天就像踢皮球一樣把小姑趕來杭州,住進了我家。


可小姑剛住進我家的時候,大約還是因為性格孤僻的原因,總顯出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模樣。


她平日里話就不太多,就算是吃飯的時候也只是安靜地舉箸,夾菜也僅限於離她最近的兩個盤子。我媽熱情地給她舀湯夾菜,她雖會全盤收下,卻依然這副寡淡的模樣,最多不過是微微點頭致意。

與此同時,我也見識到了小姑對畫畫的痴迷程度。


那段時間裡,每每我放學回到家,總能見到小姑或是在窗口,或是在樓下,安靜地坐著畫畫。


小姑愛畫梨花,可讓我奇怪的是,四月正是梨花燦爛的日子,樹梢上的雪白如雲一般,小姑卻總是畫出梨花開敗頹落的模樣,只偶爾一兩朵零星掛在枝頭。


我爸雖不懂畫,卻隱約覺著小姑的畫大概是有些意境的,便和爺爺商量,讓小姑正兒八經地學畫。


爺爺當然是不同意的。在老人家眼裡,畫畫至多是種調劑和消遣,怎麼比得過正兒八經地讀書。


我爸耐心地給爺爺解釋,直到爺爺聽說學畫還能考大學,這才嘟囔幾句不再說話。

3

小半個月後,我爸給小姑找到間學畫的學校。


然而那地方說是學校,不過是一間小畫室,連老師帶學生一共數十人,全擠在逼仄的小屋子裡,推開門就是一股子混雜著汗臭的松節油味。午飯當然也是沒有的,小姑便只能往鋁飯盒裡填進前一晚的剩菜剩飯,再夾上一塊霉豆腐草草打發。


對於這樣的安排,小姑卻似並不在意,二話不說便收拾了畫板顏料去上課,幾天下來竟有些樂不思蜀、流連忘返。


不僅如此,就連小姑的性子也有些變了。


她開始幫著我媽做一些家務,也會陪我爸喝一杯茶聊會兒天。而那一向雲淡風輕的臉上,似乎也多了一些笑容。


也許因為有些天賦,再加上用功努力,來杭州的第三年,小姑順利考上了大專。


小姑沒有住校,不過因為學校里給配備了寬敞亮堂的畫室,小姑便把所有的繪畫用具都搬了過去,成天窩在那兒,幾乎當成了半個家。至於我家,小姑則只會如幽靈一般在半夜飄進屋,睡上個把小時便又摸黑走人。


以這樣的努力程度,小姑本該有更好的發展,可和許多大學生一樣,小姑很快就戀愛了。


至於叫我知曉的原因,大約是小姑臉皮薄,羞於和我父母啟齒,儘管為了約會不得不回到我家梳洗打扮,卻還是得把我帶上作為借口。


當時的我尚懵里懵懂不明就裡,只曉得和小姑出去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便不再考慮其它。


可是到了約會的地方又該怎麼擺脫我呢?


小姑的算盤打得是極好——給我買吃的。


於是,坐摩天輪的時候,小姑和她對象在車廂里卿卿我我,我在下邊啃著糖葫蘆和棉花糖等他們;划船的時候,她倆在船上嬉笑打鬧,我在岸上一手蔥包檜一手臭豆腐;甚至看電影的時候,她倆在角落的座位上你儂我儂,我在最中央的位置把爆米花吃得滿地都是。


而那時候的小姑也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小姑。


她把素雅的白色衣裳換成了鮮艷的連衣裙,燙卷了頭髮,搽上了口紅,煥發出一股只屬於年輕人的明艷。就連我爸媽看著光彩照人的小姑,也總會滿意地點頭誇讚:「真是越來越像個大姑娘了。」


至於小姑的畫,自然也變了樣。她照樣畫的是梨花,卻是枝頭綴滿白蕊,爭奇鬥豔,一叢一簇,竟畫出了牡丹的富貴、玫瑰的艷麗。


4

大二那年,清明過去沒兩個禮拜,小姑帶著她的對象來了我家。


都說長兄如父,很多時候我爸都將小姑當女兒看待。這回小姑帶了對象回家,在我爸眼裡無異於是見家長的節奏。


我爸頓時手忙腳亂,拿拖鞋、倒茶、端出瓜子花生,搓著手不知該往哪兒放。我媽呢,則一頭扎進了廚房,乒乒乓乓地開始搗鼓午飯。


大家寒暄幾句便在沙發上落座,笑著說起客套話,氣氛很是融洽。


小姑對象大小姑一屆,杭州本地人,長得斯斯文文眉清目秀,學校里給分配了個老師的工作。看得出,我爸對小姑的對象很是滿意,結婚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言談間,我媽已經把菜擺了一桌,招呼大家趕緊吃飯。


那天的午飯很是豐盛。梅菜扣肉和糟雞糟鴨是前段時間從紹興老家帶來的,鹵大腸鹵牛肉是才下樓買的熟食,最中央的大鯽魚則是小姑男友早上剛拿來的,用油煎過,文火熬出了奶白色的湯汁,再切兩塊豆腐撒上點蔥花,看著就食慾大振。


不僅如此,桌上還放著兩個泥封的酒罈,那是我爸珍藏多年的陳年花雕。


可這時候,我注意到小姑忽然抓住她對象的手,緊緊地握住,連指節都顯出了蒼白。她對象拍拍她肩膀,似做了個決定,深吸一口氣,然後清了清嗓子,開口宣布說,小姑懷孕了。


空氣彷彿在這一刻停止了流動。


我爸回過頭,笑容仍掛在臉上,我媽這時候恰好捧著碗走出廚房,愣神之間,「哐啷」一聲巨響,瓷片碎了一地。


那時候,我尚不明白這件事意味著什麼。我的第一反應是替小姑感到高興,然後滿心歡喜地以為,自己要當表哥了。


可再抬頭瞧瞧眾人凝重的表情,我這才發現事情遠沒有我想像得這麼簡單。


我爸摸出煙點上,把臉隱在了煙霧的後面,卻不發一言。我扭頭看小姑,卻見她低著頭,雙手不停揉搓著衣角,而她對象面無血色,坐立不安。


良久,我爸才又吐出一口煙,用不容置喙的語氣對小姑說,你明天就和我回紹興。

5

幾天以後,我爸獨自回了杭州,而小姑卻不見蹤影。


我問我爸小姑去哪了,我爸眼神閃爍,吞吞吐吐地告訴我,小姑在老家,準備結婚了。我爸頓了頓,又和我說,過段時間就帶我回老家參加婚禮。


我心中替小姑感到高興,同時又對小姑的婚禮翹首以盼。


可等到回了老家,我卻覺得不大對勁。


儘管還有幾天才拜堂成親,但我家的祖宅自然已是張燈結綵貼紅掛喜。房子門口院子裡頭,親朋好友們絡繹不絕,孩子們追逐打鬧,邊跑邊吃著零食和喜糖,爺爺也換上了嶄新的馬褂,紅光滿面。


但我瞧著小姑夫家那邊的情況,卻怎麼看都不像是之前來過我家的那位老師。

在我的再三追問下,我爸才和我說了實話。


之前已經說過,爺爺是在傳統禮教中長大的。我爸帶小姑回老家後,聽說小姑未婚先孕,爺爺勃然大怒,直接抓起拐杖,沒頭沒腦地照著小姑身上抽去。


小姑大約是被嚇傻了,竟不閃不避,結結實實挨了不少下,等我爸把爺爺拉開以後,小姑已經捂著肚子倒在了地上,身下是逐漸蔓延開來的血跡。


孩子是流掉了,小姑卻不死心,還曾試著逃跑,於是爺爺把小姑鎖進了房間。據說小姑對象偷偷來找過小姑,可還沒進屋就被爺爺打了出去。畢竟在爺爺眼裡,小姑「學壞」是有他一份的。


但閨女大了總要嫁人,小姑名聲雖然壞了,好在樣貌討喜,沒過幾天爺爺就給她定下了這門婚事。


男方家裡倒也不算差,好歹也是老家的大戶人家,做的又是正經活計。然而唯一的缺點就是兒子有病,多年下不了床,小姑那就是去沖喜的。


和我說這些的時候,我爸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不知想到了什麼。


而我忽然間便沒了參加婚禮的興緻,只覺得外頭人們的笑鬧聲和歡快的嗩吶聲遙遠得好似來自另一個世界。


6

說來也蹊蹺,婚禮的前一天,小姑那便宜丈夫突然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紅事改了白事,婚禮成了喪禮,這在老家也是頭一回。


對大部分人來說,紅白喜事其實並無什麼差別。該吃飯還是吃飯,該敬酒敬煙照樣敬酒敬煙。可對小姑來說,連嫁衣都沒穿上就成了寡婦,那幾乎就是天打五雷轟。


我爸帶我去探望過小姑,卻見她精神恍惚,像是丟了魂魄一樣,只是整日整日地坐在床上,任由他人擺布。


喪禮結束沒幾天,我們一家就回了杭州。


自那以後,我幾乎便再沒見過小姑。不論是清明還是冬至,回老家掃墓的時候,我不僅沒見著人,長輩們閑談間也總對小姑的事三緘其口。


只有一年春節,大年初二吃完午飯的時候,我在廚房裡見到過小姑。


彼時的她正蹲在灶台旁,赤著雙手在一個大盆子里洗碗,臉色蠟黃憔悴,頭髮似也稀疏了許多。才一年不到的功夫,小姑卻像老了十歲。她伸手把頭髮往耳後撥,便能見到因凍瘡而臃腫通紅的手指。


我愣愣地站在原地,想上前打個照顧,腳底板卻好像釘在了地上,直到小姑端起盆子消失在後院,始終不敢邁出一步。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小姑。


直到近些年,我才斷斷續續地從親戚們那兒了解到後來發生在小姑身上的事兒。


小姑未婚夫的喪禮後,風波卻並未平息。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村裡流言四起,說是小姑克夫。眾人指謫之下,就連關係稍遠一些的親戚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至於處在風波中心的小姑,更是飽受摧殘,終於在第二年開春的時候上吊自殺了。像是一片梨花瓣,風雨飄搖中從枝頭墜下,零落成泥碾作了塵。


不過事情到這兒可還沒結束——小姑雖然去世了,葬在哪兒卻成了個問題。


爺爺覺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小姑理當葬在夫家。可那邊聽了關於小姑的流言,怎麼都不承認小姑是自家兒媳。一來二去,小姑的遺體竟生生在靈堂停了半個月。


最後,好像是村裡哪一個老鰥夫死了,爺爺趕緊大手一揮,又把小姑許給了那老鰥夫,草草結了個冥婚,便稀里糊塗地把生前八輩子打不著一桿的兩人埋在了一塊兒。


7

又一個清明,我們全家照例回紹興掃墓。

祭拜完了祖宗,我決定再去看看小姑。

小姑和老鰥夫葬在一塊兒,而老鰥夫的祖墳在山的另一側,我走了好久才到。


老鰥夫似乎還有些朋友,墓碑前放了幾束鮮花。可小姑的墓碑前卻空空蕩蕩,只有厚厚一層塵土覆蓋其上。


我花了些時間把枯枝和塵土清理乾淨,放上水果點心。忽然起了一陣風,梨花便紛紛如雨落下,覆滿了小姑的墳頭。


梨花風起正清明,往日的歲月好似畫卷一般在我眼前浮現,然後又如同無聲電影般悠悠地播放。我彷彿又一次見到了那個仰起頭痴痴地望著天空的清冷身影,素白的襯衫與枝頭的梨花相映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