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據英國媒體報道,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14-03-2018 逝世,享年76歲,親朋好友紛紛弔唁。

簡介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現任職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霍金做出很多重要貢獻,最主要的是他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

霍金是皇家文藝學會的榮譽會員,並曾經獲得總統自由勳章,後者是美國所頒發最高榮譽平民獎。從1979年至2009年,霍金是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

霍金撰寫了多本闡述自己理論與一般宇宙論的科普著作,廣受大眾歡迎。其中《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曾經破紀錄地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共計237周。

霍金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病情會隨著歲月逐漸愈加嚴重。他現已全身癱瘓,不能發聲,必須依賴語音合成器來與其他人通話。霍金曾經有過兩次婚姻,育有3名子女。

霍金對地球居民提出警告,若外星人來到地球,會如同當年歐洲人哥倫布造訪美洲大陸之後,美洲原生居民消失殆盡一樣,不具足夠對抗力量的地球人不會有好的下場。

生平

家庭背景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伽利萊逝世300年忌日。他的父親法蘭克與母親伊莎貝爾都就讀於牛津大學,法蘭克主修醫學,伊莎貝爾學習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蘭克原本想要從軍報國,但上級認為他如果從事研究工作可以對國家給出更有價值的貢獻,他於是在一所醫學研究院的任職研究員,伊莎貝爾也在這所研究院找到一份秘書工作。他們在此相遇、戀愛,而後結婚。

婚後,他們住在倫敦附近郊區海格特。那時正值納粹德軍轟炸英格蘭,倫敦遭受幾乎夜夜不停的空襲。夫妻二人被迫決定,伊莎貝爾應該搬遷到較為安全的牛津把孩子生下來。等到史蒂芬誕生後,伊莎貝爾才又回到海格特。在史蒂芬1歲與5歲時,他們還生了兩個女兒菲莉帕與瑪莉,史蒂芬14歲時,他們又收養了一個兒子愛德華。

法蘭克於1950年升任為國家醫學研究院寄生蟲學部門主任,在該學術領域享有盛名,全家搬到赫特福德郡的聖奧爾本斯。在那裡,霍金一家被認為是有點古裡古怪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很喜歡閱讀書籍,每個人都手不釋卷,甚至在餐飲時間,來訪客人時常會觀察到全家默默地邊吃邊讀書。他們生活很簡朴,住屋雖然很大,但是缺乏維護,交通工具是一輛改裝過的倫敦計程車。

殘障惡疾

霍金患有一種不尋常的早發性、慢發性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幾十年來,由於這種疾病,他的身體在逐漸癱瘓。該疾病開始於霍金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最後一年,在那時,他發現自己動作越來越笨拙,時常不知緣由地摔跤,劃船也變得力不從心。有一次,他還從樓梯上摔下來並且頭先著地,造成暫時的記憶力輕微喪失。

在劍橋大學時,狀況更加惡化,他的講話有些含糊不清。霍金的父母親也注意到他的健康問題,因此帶他去看專科醫生。在21歲時,醫生診斷其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只剩兩年可活,但是,隨著兩年光陰飛馳而去,他仍舊活著,很奇妙地,病情的惡化漸漸緩慢下來。

不知是甚麼原因,在60年代後期,霍金的身體狀況又開始惡化,行動走路都必須使用柺杖,不再能定期教課。由於霍金逐漸失去寫字能力,他自己發展出一種替代的視覺性方法,他在腦裡形成各種不同的心智圖案與心智方程式,他可以用這些心智元素來思考物理問題。物理學者維爾納‧以色列表示,霍金的思考過程,有如莫扎特只憑借想像就寫出一整首極具特色的交響樂曲。

霍金不願對惡疾低頭,甚至不願接受任何幫助。他最喜歡被視為是科學家,然後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視為正常人,擁有與其他人相同的慾望、干勁、夢想與抱負。他的妻子潔恩·懷爾德後來說,「有些人稱這為決斷,有些人稱這為固執,而我曾經在很多時候稱這為既果斷又固執。」

60年代末期,經過不斷勸說,霍金才同意使用輪椅,後來,朋友們都知道他是個危險司機,他時常會肆無忌憚地沖過街路,似乎以為自己擁有優先權。霍金很受歡迎、很具幽默感,但是由於他的疾病與他治學時的不客氣態度,有些同事選擇與他保持距離。

霍金的言語功能逐年退步,到了70年代後期,只剩下他的家人或密友能夠聽得懂他的話。 為了與其他人通話,他必須倚賴翻譯。在霍金的辦公室大樓門口,沒有設置專門給輪椅通行的殘障坡道,劍橋大學不願負擔搭建殘障坡道所需的款項,因此霍金與劍橋發生爭執,他與妻子共同發起活動敦促劍橋改善殘障設施。但是,對於扮演殘障權利代言人這角色,霍金的態度通常很模稜兩可,一方面他很想幫助殘障族群,但另一方面又想把自己跟殘障和殘障所伴隨的挑戰分開。他的這些態度引起了一些批評。

霍金在1985年拜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時感染了嚴重的肺炎,必須使用維生系統。由於病況危急,醫生詢問潔恩是否應該終止維生系統的運行。潔恩的答案是「不」,替代方案是霍金必須接受氣管切開術。這項手術可以幫助他呼吸,但將使他從此再也無法發聲。

在手術後,經過在加護病房一段時間的療養,霍金才被准許出院,但他仍需費用昂貴全天24小時看護。盡管英國國民保健署可以給付療養院費用,可是潔恩還是決定帶霍金回家。索恩在得知霍金的病況後,建議他們尋求友人默裡·蓋爾曼的幫助。在那時,諾貝爾獎得主蓋爾曼是麥克阿瑟基金會的董事,麥克阿瑟基金會慷慨地答應負擔所有醫護費用。潔恩請到了三班護士輪流看護霍金,其中一位護士伊蓮‧梅森後來成為霍金的第二任妻子。

霍金不再能講話,必須用特別方法傳達信息,對方一手拿著一張字母卡,另一手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用食指指,當指到霍金想要的字母時,霍金會揚起眉毛,這樣,可以慢慢地把整個單字拼出來。後來,電腦專家華特·沃特斯送給他一個稱為「平等者」的程式,可以讓他在螢幕上選擇單字、單詞或字母。平等者的字匯大約有2500–3000個單字,並內建了一個語音合成器。

平等者本來是執行於桌上型電腦,護士伊蓮的先生大衛‧梅森是電腦工程師,大衛在霍金的輪椅上設置了一台小電腦,並且將平等者安裝在小電腦裡。這樣,霍金就不再需要找人做他的翻譯,霍金很高興地說,「與在我失去說話功能前相比,我現在可以更如意地傳達信息。」霍金仍舊可以稍微操控他的手來開啟開關,每分鐘大約能給出15個單字。每一次演講前,他會事先準備好講義,然後用語音合成器把內容發表出來。有些人覺得語音合成器給出的聲音具有美國或斯堪地那維亞口音。霍金原本希望換成英國口音,但後來習慣了,反而覺得那就是他的聲音。

霍金的健康仍舊在緩慢惡化,2005年,他開始使用臉頰肌肉的運動來控制他的通訊設備,每分鐘大約可以輸出一個字。由於這疾病很可能引起閉鎖症候群,霍金正與神經學專家研發出一套新系統,讓電腦將他的腦波圖樣翻譯為詞句。2009年,他不再能獨立駕駛他的輪椅,他的呼吸越加困難,時常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還有幾次嚴重到需要去醫院診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