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琮淵╱台北報導】新台幣若被迫「去蔣」,目前使用的200元紙鈔及5元、1元硬幣都得下架。200元紙鈔流通量低,若直接廢除,影響有限,較麻煩的是硬幣,鑄造成本不論,所有「吃硬幣」的機器都得調改,粗估耗資將超過百億元。Land Rover 限量迎新專案SponsoredLand Rover 0:120:30 目前流通券幣中還留有蔣介石肖像者,除逐步淘汰的10元硬幣,另外還有5元、1元,以及綠色的200元紙鈔。根據央行資料,200元紙鈔占目前總發行額0.19%,基本上鮮少流通,從推出之後就沒增印,都在「清庫存」。台銀主管表示,雖然鈔券本就會汰舊,央行每年也都編列相關費用,但少印一點,等於幫國庫省錢,1張200元可抵2張100元,是央行推出「2字頭鈔券」的主因,偏偏國人對2字頭鈔券不埋單,推了10多年推不動。台銀主管分析,有些人將200元鈔票流通性不佳,扯到綠色不吉利及蔣介石身上,但最主要原因還是使用習慣,相較於東南亞國家「2字頭」使用得很普遍,台灣用鈔習慣還是比較偏日本、韓國,以1、5字頭為主。200元鈔券一旦被迫「去蔣」,行庫主管說「廢掉比較乾脆,不用改」,以現行200元鈔券的流通狀況,很少人在用,就算改版還是不會有人用,所以根本不必改版。「頭痛的是那些硬幣。」行庫主管表示,硬幣若正常使用,用30年沒問題,若要收回重鑄,這筆錢就得多花,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吃硬幣」的機器,像是自動販賣機、捷運加值機等,所有辨識硬幣真偽的系統都要重新校調,甚至得換機板。業內人士透露,促轉會若要「去蔣」,非得收回1元、5元硬幣重鑄,雖然不用花到前央行總裁彭淮南說的500億元那麼多,但「1、2百億元也有」,最折磨的是,當機器辨識不出新鑄硬幣時,耗掉的無形社會成本更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