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經常在電視和雜誌看到「○○有益健康,建議最好每天吃!」的廣告或是報導,有時候是納豆、優格、葡萄柚、花椰菜。但是,腸道裡面有5萬種種類以上,1000兆個以上的腸內細菌,單一食材絕對不可能滿足所有菌種的需要。所有食物對人體而言都是「異物」,過度攝取對身體一定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1)作為好菌和伺機性細菌養分的食材/

「腸壽食材」的第一名就是作為提供好菌和伺機性細菌養分的食材,指的是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菇類,以及發酵食品。大豆和四季豆等豆類、里芋、牛蒡、乾燥的白蘿蔔絲等根莖類、乾香菇、海藻等,纖維含量相當豐富。

好菌的代表是比菲德氏菌,大豆、牛蒡、蘆筍、洋葱;、香蕉、牛奶含有豐富的寡糖,就是比菲德氏菌所需要的養分。除了蔬菜以外,味噌、醬油、納豆、米糠醬菜、優格、起司、泡菜等,這一類的發酵食品含有的活菌和死菌,其生產物可活化體內原有的好菌。

2)作為抑制活性氧的食材/

體內產生活性氧是造成疾病最直接的因素,過多的活性氧會減弱腸內細菌的活動力,使人體免疫力下降。顏色鮮豔和氣味強烈的植物皆含豐富抗氧化物質,可以擊敗活性氧,包括大蒜、生薑、南瓜、葱;、紅蘿蔔、花椰菜、酪梨等。

3)提供人體所需物質的食材/

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形成細胞的細胞膜和荷爾蒙的材質是油脂,人體可從魚、肉、豆腐、雞蛋、牛奶等攝取到所需油脂,這些食材也提供構成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所需的氨基酸。雖然有些人上了年紀就開始避免吃肉,但是肉類的氨基酸組成最接近人體,為了保持腸內細菌的平衡,肉類的攝取不可缺少。

4)幫助體溫上升的食材/

細菌增殖有最佳溫度,體溫下降時,腸內細菌繁殖速度會逐漸趨緩,結果導致免疫力下降。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減少30%。預防體溫過低,人體必須攝取維他命和礦物質有利產生熱量,以及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作為熱量來源。建議多食用牛蒡和里芋等根莖類、大豆等豆類、洋葱;、生薑、辣椒等香氣強烈的植物,至於蛋白質的攝取,則建議食用竹莢魚、鯖魚、沙丁魚、鮮蝦、雞肉和羊肉等。

假如每餐都只吃優格,真的有益健康嗎?腸內細菌的組成因人而異,每個人適合攝取的食材也不盡相同,因此「每天攝取不同種類的好食材」才是降低疾病風險的正確飲食方式。食用方式並不是選擇其中一個種類,集中大量攝取,而是在每天的日常飲食中變換不同食材,每一餐都吃到不一樣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