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支付巨頭公司Discover Financail Services已經宣布加入區塊鏈行業組織數字貨幣商會(DDC),成為該商會執​​行委員會的正式會員。4月初,日本金融業巨頭之一瑞穗銀行在福島縣富岡市的餐館和其他場所進行數字貨幣測試。

另外,據Usethebitcoin整理,目前全球十大接受比特幣的公司,包括Overstock.com 、EGifter 、Newegg 、 Microsoft 、 Expedia、 PayPal、 Shopify 、Virgin Galactic 、Dish 和Wikipedia。

雖然這些世界頂級公司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的支付,比特幣支付也逐漸從非營利性機構向廣泛的商業服務場景擴展,同時比特幣、以太幣、萊特幣等已經可以在全球進行支付流通,但是,目前數字貨幣作為支付功能的貨幣屬性遠不及其數字資產屬性。數字貨幣在支付領域的欠發展問題,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國家政策,雖然各國政策不一,但目前仍有大部分國家都在推廣比特幣的使用。

2013年,德國成為全球首個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國家,美國、英國等國家也都可以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日本在2017年4月發布《支付服務法案》,正式承認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法,並通過取消8%的比特幣消費稅的方式推進數字貨幣支付。

在中國,儘管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聯合於2017年9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規定在中國,交易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幣和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但是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在研究數字貨幣,2018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研究數字貨幣本質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方便性。4月16日,《人民日報》發文評論表示數字貨幣必須要落地支付功能,否則將會是曇花一現。

在大多數國家研究數字貨幣落地支付領域的情況下,為何數字貨幣仍不能像電子貨幣被廣泛使用?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本身存在的邏輯漏洞,或許才是其主要被人們作為數字資產進行投機而不能落地支付的原因。

中本聰最初在設計比特幣的時候,認為基於區塊鏈的比特幣能夠減少第三方如銀行等的干預,降低中間費用。以銀行間轉帳為例,手續費一般按照轉帳金額的一定比例收費,目前跨行手續費約為5‰,異地轉賬手續費為1‰—1%,而跨境轉帳除了支付以上手續費以外,還需支付50-200元每筆的電報費。

基於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雖然無需向銀行等機構提交費用,但為了維護系統的正常運轉,每一筆交易必須交付一定的手續費給“礦工”,且手續費與交易金額大小和距離無關,只按比特幣交易的位元組收費。即數字貨幣支付這種方式,對於金額較大及跨境更有利,以比特幣轉帳為例,一筆普通交易約佔250位元組,手續費約為0.001-0.0015個比特幣(約為20- 30美元)。

對於小額交易,特別是交易量甚至不足手續費所需的比特幣交易而言,每筆0.001-0.0015個比特幣的手續費過高,解決的辦法只能是擴容,等累積到一定金額再讓“礦工”打包上鍊,即鏈下支付。

以閃電網路為例,其便是一種由鏈下交易構成的網路,參與者可以將日常的小額交易,轉移到基於比特幣主鏈的第二層交易網路中進行,通過建立支付通道來降低手續費,實現即時交易,然後再將小額交易打包上傳到區塊鏈中。

同時,數字貨幣作為一種數字資產,具有短時間內升值和貶值的巨大空間,如何與實物較為穩定的價值掛鉤?目前還未找到較為合理的解決辦法。“去中心”或許漸漸會被“分佈式中心”所替代,最終維持這個世界的原貌——“中心化”。

在支付領域,數字貨幣與目前的法定貨幣相比,核心優勢在哪兒?誰會是這一場潛在變革的最大獲益者?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其面向的是數據時代的“交易基準共識”的發掘,有利於減少因信用問題而造成的貨幣貶值問題。

以中國為例,鑄幣權是國家專有權力,未來被政府承認的數字貨幣,其發行者只能是人民銀行,即另外一種形式的法幣。但正如日本央行副行長宮井正義此前表示,如果中央銀行發行數字貨幣勢必會改變系統現狀,並且目前無法證明其是否真的可以帶來財政穩定。

當下中國的電子支付領域已被支付寶、騰訊微信所壟斷,若中國未來發行國家數字貨幣,以目前的用戶體量、資金和技術實力而言,阿裡和騰訊或將延續目前的優勢。此外,阿裡、騰訊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正在研發以本公司為核心的公鏈,試圖營造自己的生態系統,正在為這場潛在的變革積極地準備著。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