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和薏米搭配,吃起來有什麼功效嗎?

回答  收藏問題 | 查看更多問答

我有靠譜回答

5個回答

逸仙藥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主任藥師04-24 23:13

4贊

茯苓和薏米是很常見的兩味中藥,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以及日常食療保健中。茯苓與薏苡仁,功效相近,二者搭配,相須為用,能利水消腫,滲濕,健脾。此外,薏苡仁性涼而清熱,排膿消癰,除痺;而茯苓性平,補益心脾,寧心安神。

茯苓,來源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乾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經。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主治:脾虛濕停,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痰飲咳逆,洩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藥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鎮靜、抗腫瘤、降血糖、保肝、增加心肌收縮力的作用。此外,茯苓多糖能增強免疫功能。

薏苡仁,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又名薏米。味甘、淡,性涼,入脾、肺、腎經。功效利水消腫,滲濕,健脾,除痺,清熱排膿。主治:水腫,小便不利,腳氣,脾虛洩瀉,濕痺拘攣,肺癰,腸癰。

藥理研究表明,薏苡仁煎劑、醇及丙酮提取物對癌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薏苡仁內酯對小腸有抑制作用。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鈣、血糖量下降,並有解熱、鎮靜、鎮痛作用。

綜上所述,茯苓、薏米好處多多,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祛濕”作用,還可用作治療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食療方。

1、茯苓薏米粥:茯苓15g,薏米60g,研成細粉,加水適量,煮熟即可食用。有清熱、健脾祛濕的功效。若體寒者可先將薏米炒後再用。可治療咳嗽痰多、脾虛濕重或風濕關節腫痛。

2、茯苓薏米餅:茯苓、薏米、麵粉各30g,研粉後混勻,白糖適量,加水壓製成餅,蒸熟即可食用。除了能健脾祛濕、化痰消膩,還有明顯的祛脂降濁作用,可作高脂血症食療方。

3、參芪薏米粥:黨參、黃芪、杏仁、厚朴、茯苓各10g,加水煎煮取汁,薏米150g合並煮粥,最後加糖調味。每日1劑,兩周為1療程,連服3療程。可用於調理脂肪肝。

謝邀。

初夏濕氣來襲,身重體乏、面泛油光、痘痘來襲,還有大便稀溏、粘滯。薏米、茯苓的搭配就能夠緩解這些症狀。

【方解】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中國藥典》

薏米,也叫薏仁,健脾滲濕,除痺止瀉,清熱排濃。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痺拘攣,脾虛洩瀉,肺癰,腸癰;扁平疣。——《中國藥典》

利水滲濕的茯苓和健脾滲濕的薏米,合用可以健脾祛濕,消腫利尿,健脾安神。

【使用】

通常可以用於泡水,茯苓5g+薏米8g沸水泡發,代茶飲。

也可以做粥, 白茯苓粉20g,赤小豆50g,薏苡仁80g。先將赤小豆浸泡半日,與薏苡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爛後,加茯苓粉再煮成粥, 健脾祛濕,清熱解毒,濕重於熱者。

 評論

謝謝邀請!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茯苓和薏米各自的功效。

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腎經,具有健脾安神、利水滲濕功效。用於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洩瀉,婦科帶下等病症。

薏米,味甘、性涼,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利水,除痺止痛,清熱排膿等功效。可用於脾虛濕盛引起的水腫、關節腫痛、熱毒熾盛而成癰瘡等病症。

茯苓配薏米,二者相須為用,具有健脾除濕的功效,比單獨使用健脾除濕效果更好,常用於脾虛濕盛引起的胃脘脹滿,食慾減退,大便溏稀,頭重如裹,渾身乏力等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