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海外網報道稱,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在回應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問題時給出了新的暗示:伊朗不一定會跟隨美國的腳步退出伊核協議,如果協議的其他締約國能夠確保伊朗的利益不受損害,那麼伊朗仍然可能和其餘締約國一道保留在伊核協議條款範圍之內。

魯哈尼是在伊朗國家電視台直播時作出上述表態的,他認為如果伊朗無法從包含美國的伊核協議中得到好處,那麼擺脫美國在伊核協議中的有害存在,對於伊朗而言「挺好」。魯哈尼也強調伊朗將不會謀求發展核武器,而且伊朗「下周的生活將不會有任何變化」。針對美國的制裁威脅,魯哈尼強硬回擊稱伊朗將會強硬抵制,華盛頓政府將「前所未有地感到後悔」。

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

顯然在面對美國的談判要挾時,伊朗選擇了一種較為明智的應對策略。伊朗沒有順著美國的套路封堵對話的大門,而是保留了活路。伊核協議並不僅僅存在於美國和伊朗之間,這是德黑蘭和世界各大國之間的和平性質協議,美國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締約國。所以伊核協議即使沒有美國參與,也不會完全失去生命力,而這正是伊朗可以操作的主要空間。

如果伊朗選擇了保留伊核協議,那麼伊朗在國際社會上的生存餘地將會得到保留。因為即使是英法德等西方國家,也都認為保留伊核協議是最佳方案。儘管英法德等國都是美國的盟友,但是這些國家更希望在防務安全方面獲得更加充分的保障。伊朗擁有彈道導彈固然是個威脅,但和核武器比起來,彈道導彈又實在算不上致命威脅。因此,歐洲國家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和美國發生了嚴重分歧。

目前,歐洲國家給出的一致態度是伊核協議可以談判修改,但是不應該被廢棄,基於這一態度,歐洲國家提出增加限制伊朗彈道導彈發展、限制伊朗影響力、加強國際監督(國際原子能機構有監督伊朗核設施的權力)、修改「日落條款」(該條款規定一定期限之後伊朗有權重啟鈾濃縮項目)等建議,並試圖以這些條件,換取美國取消退出伊核協議的想法。

伊朗彈道導彈

但是歐洲國家能夠對美國產生的作用十分有限,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外訪美國,似乎都未能和特朗普取得共識,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的赴美之行究竟能夠取得何種成效,也尚且不得而知。不過鮑里斯·約翰遜倒是在《紐約時報》上公開發表了署名文章,將伊核協議稱為約束伊朗的「枷鎖」,並要求美國不要採取「取下枷鎖」的舉動。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採訪時明確警告特朗普,稱如果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則「可能會引發戰爭」。在以色列的推波助瀾下,中東局勢已經變得樸素迷離。在這一大背景下美國如果撕毀伊核協議,則相當於打開「潘多拉魔盒」,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法國總統馬克龍

歐洲和美國截然不同的態度,暗示華盛頓政府和東半球盟友的關係正在加速分裂。儘管雙方仍然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姿態,但是深層次的因素已經導致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利益出現更大分歧。實際上,歐洲現在還在對抗美國的貿易主義政策,白宮原本打算在5月1日決定將貿易戰擴大到歐洲範圍,然而在盟友的強硬抗爭之下,期限被改動到6月1日。眼看著新的期限很快也將到來,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都面臨貿易戰威脅,歐盟對美國發出警告稱,不會屈服於美國的經濟威脅。

如果美國繼續在國際舞台上推行「美國優先」的政策,那麼美國將會被特朗普帶向邊緣化。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美國和盟友之間的分歧已經足夠大了。倘若特朗普還不善於修補這種自己造成的分裂,那麼佔據主動地位的將是伊朗。美國利用霸權大肆消耗自身信用價值,結果將造成其國際影響力的進一步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