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關你一扇門,就會替你開一扇窗。雖然地震很悲痛,卻令我有新發展。」當年正值十七歲青春年華的她,經歷家園傾塌、親友分離,如今卻在港落地生根改寫人生。

謝茜至今仍常惦記身在四川照顧她長大的姑媽。

十七歲,正值青春年華,不識愁滋味,但一場地震天災,不但家園傾塌、親友分離,更令學習停滯,但正所謂福兮禍所倚,卻因緣獲得來港升學的機會,人生軌迹從此改寫。今年二十七歲的謝茜,是十年前四川汶川地震的倖存者,十年人事幾翻新,今日已在中大完成學業,並在港落地生根,展開人生新的一頁;生命影響生命,感謝恩師之餘,更想以自己的經歷幫助別人。

謝茜來自德陽市羅江縣,災後來港入讀風采中學。謝茜在中學文憑試考獲最佳五科二十五分,順利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現為註冊社工。她說,來港升學是人生轉捩點,造就她成為社工,「沒有來香港,就沒有現在的我……自己是新來港人士,希望幫助同樣是新來港的人。」

謝茜自言是幸運的一群,感恩有機會來香港升學。

對謝茜而言,香港是個「新世界」,透過香港這扇窗,看得更廣闊。中學期間,她參加過武漢和澳洲交流團,這些機會於她而言是既難得又可貴,「小時候只待在家鄉,連四川其他城市也沒去過,不敢想像自己可以出國,由朝到晚只是讀書,沒有這麼多課外活動。」回想當日眼界大開,謝茜即爽朗一笑,眼睛瞇成一綫。

風采中學安排社工了解她的需要,竟不知埋下她成為社工的種子,「大陸學校沒有社工,來到香港才知道社工這個職業。」在武漢交流期間,她由社工帶隊下探訪老人院和小學,「社工是陪伴的角色,很溫暖,令人覺得自己受重視,自己很想做這麼有意義的工作。」

謝茜(左)與周淳熙同齡,同樣來自德陽市羅江縣,兩人自幼便相識。

她自言天性樂觀,很快已淡忘地震傷痛,但每次回想,災情畫面仍歷歷在目。她憶述,當時在學校正準備開考,突然感覺椅子震動,起初不知何事,直至老師說是地震才慌忙逃生,「從五樓衝下去,校舍不停有灰塵掉下來,操場籃球架像棉條搖晃。」地震後,她睡在學校操場,用紅白藍袋、竹和木搭成帳篷,靠救援隊送來的水、八寶粥、麵包維生。災後居於深圳的母親因取得來港證件,謝茜○九年初投靠在港的母親,獲知淳熙半年前已入讀風采中學,遂到校叩門。

雖然一家人倖免於難,但各散東西,謝茜至今仍常惦記身在四川照顧她長大的姑媽,每年回鄉一次。考文憑試時,謝茜的爺爺離世,父母為免影響其情緒,在考試結束後才告訴她。離鄉別井,沒機會陪伴爺爺度過晚年時光,成了謝茜的遺憾,因此當大學同學都爭相投身青少年服務,她特意選擇到長者中心工作,把對爺爺的思念,化為對長者的關心。

謝茜(左)

初時謝茜經常抱怨香港空間狹窄,「這裏的公路等於家鄉小巷」,家住兩層小平房,來港卻要住劏房,「無房,連私隱也沒有。」不過,謝茜自言是幸運的一群,感恩有機會來香港升學,「老天爺關你一扇門,就會替你開一扇窗。雖然地震是很悲痛的事,但令我有新的發展;原本我很安於現狀,沒有上進心,但到香港後開了眼界,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見到其他人這麼上進,覺得自己也要努力,香港的發展機會真的多很多。」

謝茜在求學期間,和香港大部分學生一樣,關心社會積極參與活動,「中學時期,我曾隨老師到日本領事館示威高呼保衞釣魚台,而大學一年級正值反國教熱潮,我亦有參與中大的靜坐活動。」她情繫祖國,心在香港,「我已經是香港人,未來亦會在港落地生根。」不過,偶爾思鄉情切,她仍會吃四川火鍋和米綫,遇見四川同鄉也會以四川話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