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長新生醫

長新生醫:幹細胞應用 逆轉「老弱」未來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百歲人口不斷攀升,過去25年來增加約4.7倍;這一個世代,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活到100歲。然而活得久卻不代表活得健康,目前國人「健康平均餘命」僅71歲,也就是說,更長壽的人生中,可能有大半是在衰老、病弱失能中渡過。不只活得久,還要活得好;奠基於自體幹細胞的「再生醫學」,成為對抗老化與疾病的一盞明燈。

近年來全世界積極投入幹細胞研發領域,長新生醫總經理李友錚博士說明,幹細胞因為具有增生與分化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來修補受損的組織或器官,甚至還能建構出完整的器官。

目前利用自體幹細胞達到醫療應用已經趨於成熟,從最早的骨髓幹細胞、臍帶血幹細胞發展至間質幹細胞的研究,從早期的配對移植走向自體幹細胞儲存,應用領域也更廣。
最新的研究發現,幹細胞表面具有一種叫做「IGF1R」受體的幹細胞與一般幹細胞相比,具有三~五倍的分化能力,增生能力更多了十倍,整體而言對疾病的治癒能力多了五倍。

「二十世紀是藥物治療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細胞治療的世紀。」李友錚博士強調。台灣的醫療技術已經與國際齊頭,身為中國醫藥大學衍生企業的長新生醫即是中國醫藥大學研究能量的技術移轉結晶,創辦人蔡長海董事長不僅投身教育事業與醫療產業,更積極帶領台灣醫療邁向國際,積極拓展生醫產業。
以幹細胞儲存與應用研究為例,雖然具有「IGF1R」受體的幹細胞在整體幹細胞比例不到五%,長新生醫卻成功研發出利用無血清培養皿,培養出具有「IGF1R」受體的幹細胞高達三四.三~五〇%。卓越的研究成果,不但獲得第十二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也獲得第十三屆國家新創獎「初創企業獎」的肯定。

幹細胞應用關鍵:與臨床醫療體系接軌

李友錚博士也指出台灣幹細胞發展與應用的兩個斷層,第一是民眾的意識與國際相比仍不足夠。「現在光是美國就有七百多個幹細胞臨床實驗在進行中,即使是現在在早期階段的實驗,十年後都有可能變成正規療法,等於是顛覆所有的醫療,現在束手無策的阿茲海默症、糖尿病、器官細胞老化問題…十年後都有機會獲得解決,以後的治療方式會和現在完全不同,在我們有生之年就會發生。如果等到二十、三十年後,技術成熟了,自己卻沒有事先準備這些存量,再後悔也來不及。」

第二個,則是與在地臨床醫療體系的接軌斷層。目前從事幹細胞儲存與應用研究者,多半沒有醫療背景支撐,僅提供「儲存」服務,是風險性極高的事情。「幹細胞會比傳統臍帶血更複雜,整個過程必須要跟醫院很密切地整合;如果要做細胞移植,卻沒有一個強大的醫療體系支撐,其實你只做了一半。」而長新生醫身為中國醫藥大學的衍生企業,不但擁有自有技術與整合性的醫療資源,更與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體系緊密整合,能提供無縫接軌的一站式醫療服務。

長新生醫總經理李友錚博士說明,幹細胞因為具有增生與分化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來修補受損的組織或器官。

免疫細胞儲存技術 顛覆癌症未來式

長新生醫也是目前台灣唯一同時提供幹細胞、免疫細胞及腫瘤細胞儲存服務的企業。免疫細胞是人體對抗外來病原、細菌,甚至是體內癌細胞的重要防禦機制,美國國家衛生院早在一九八五年就將免疫細胞療法列為手術、放療、化療以外的第四大癌症治療模式,也是現階段醫學根除癌症的一盞明燈。全球目前在細胞免疫療法已顯現輝煌的成果,但要接受免疫療法的前提,就是要事先儲存自體免疫細胞。「人體的免疫力從二十五歲開始下降,每年下降一%,因此越早儲存越好。」
結合免疫細胞療法,腫瘤細胞的儲存在國際上更早已十分普遍。由於腫瘤細胞中擁有個人打擊癌症與避免癌症復發的重要資訊,透過對腫瘤細胞的採樣分析,不但能為患者選擇最適合的藥物,日後更有機會為患者量身製作抗癌藥物與疫苗。

精準醫療 四大領域改寫醫療進行式

挾著豐沛的臨床研究基礎與實驗研發能量,長新生醫不但在幹細胞、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儲存與應用研究領域展現傑出的成果,也深入基因檢測領域,攜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細胞醫學門診」和「精準醫學門診」,為患者提供更現代化的醫學服務。
「精準醫學的基本想法是,透過每個人的基因解碼,了解他罹患各種疾病的機率和原因,並依據每個人不同的基因圖譜,精準找到最適合病患的個人化藥物及療法,達到最大的療效及和最少的副作用。」長新生醫總經理李友錚博士說明。現階段對於基因檢測技術的運用,已經從治療向前移到「預防」階段,成為國際醫療的最新趨勢;單單在美國,就已經有八百萬人接受過基因檢測。以長新生醫提供的基因檢測項目為例,就包括了遺傳性相關疾病預測的「全外顯子基因定序檢測」、癌症監測、早期發現並找出最佳治療方針的檢測、提升用藥精準度的「藥物基因體定序」、以及有效鑑定腸道菌相分布的「腸道宏觀菌相篩檢」四大領域。

「所有檢測結果最後還是要配合醫學的判斷。也因為有了中國醫藥大學的臨床支持,我們做的不是單純的基因檢測公司,嚴格來說我們是基因檢測與精準醫學公司。」李友錚博士提醒,進行基因檢測時,需要與後端的醫療體系串療,才是真正做到「精準醫療」,達到預防與治療個人疾病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