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圖片來源/Ian Schneider@Unsplash)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資料,我國65歲以上的高齡者截至2016年6月佔總人口數的13.52%,人口結構的快速老化,年齡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因素,衛生福利部(民國100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及目前人口結構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失智症是一整組的症候群

失智症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一整組的症候群,症狀除了記憶力快速衰退外,還有其他認知功能的退化,包括:語言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感、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及判斷力,甚至合併幻覺及情緒障礙,造成病人及家屬生活上大小的問題。

由於尚無方法可逆轉腦部退化的情形,只能依賴藥物延緩惡化程度。目前治療上的處方藥為治療輕到中度「醯膽鹼酶抑制劑」及重度症狀「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拮抗劑為主。

避免突然的腦部撞擊和腦傷,以降低失智風險

日常保健部份--由於失智症除退化性外和血管硬化息息相關,運動及控制體重、減少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並避免突然的腦部撞擊和腦傷,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由於失智症早期發現不易,當發現老年人有近期的記憶力衰退,對於人時地混淆,及情緒突然的大轉變,及早就醫檢查治療,以延緩衰退及惡化的可能。


失智症不一定只有老人會得到,現在年輕人也有可能罹患,一般來說,65 歲以上的人罹患機率較高。

失智症的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語言能力、空間時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等認知功能受損,同時可能會個性變得易怒、妄想。當發現家中長輩出現了上述症狀時,建議應立即尋求專業的神經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


神經專科醫師教你如何分辨你是一般健忘還是失智症

Q.失智症初期會出現哪些症狀?

A失智症的定義第一是健忘,第二是功能的喪失,因此生活、工作、和家人互動能力的喪失才叫做失智症。一般人以為失智症的症狀通常只是健忘和情緒改變,但其實真正失智症初期症狀都是一些「功能」的改變。例如患者原本是個廚師,後來突然變得不會煮飯,鹽巴不知道加多少才夠,菜煮出來的味道也和以前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執行功能」退化。

另外,患者執行功能退化可能會變得無法自己穿衣服、自己上洗手間,或是不知道怎麼刷牙。所以當家中有失智症患者,最重要的是生活上一定要有人幫忙,因為有些他原來會的事情可能開始需要他人幫忙執行。

失智症初期最常見的症狀是味覺或嗅覺的改變,比方說吃東西沒有感覺到味道。通常遇到這種情形,一般人可能會到耳鼻喉科檢查,卻檢查不出問題。帕金森氏症初期最常見的就是味覺或嗅覺的症狀,有些人也會失眠、健忘、情緒改變。阿茲海默症初期最容易被發現的症狀是記憶力衰退,大部份是以短期記憶為主,例如患者可能會忘了剛剛才吃過藥、忘了已經買過早餐等。

Q.什麼是早發型失智症?是什麼原因會有早發型失智症呢?

A早發型失智症通常和基因有關,舉凡基因的突變、遺傳,都是造成早發型失智症的原因。早發型失智症中部份具有家族遺傳性,如果家族裡曾有罹患失智症的長輩,甚至是兩代以上都曾發生過,那麼子女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相對較高。而65 歲以上晚發型失智症發病的原因則包括阿茲海默症、腦中風的血管型失智症、帕金森氏症有關的路易體失智症等。

基因突變的失智症目前雖然可以檢測,但醫師一般常規沒有做基因篩檢,除非家族的人都有早發型失智症,就可能需要做基因篩檢。如果家族裡的人都是七、八十歲才發現罹患阿茲海默這種退化型失智症,就不會特別建議做基因篩檢。

Q.要怎麼分辨一般健忘或是得到失智症呢?

A一般健忘是指東西現在忘記放在哪裡,但是事後努力回想還是想得起來,他就算常常忘東忘西,但不用旁人提醒,自己努力還是能回想起來,這就不算是失智。

失智症患者通常是整段記憶都空白,怎麼想也想不起來,還需要旁人提醒。特別是短期記憶很容易忘記;但長期記憶多半保存完整,例如小時候的事情都能記得很清楚。因此如果忘掉長期記憶,但是短期記憶都記得,那就不是失智症,很可能是腦外傷造成記憶區塊受損,導致忘記過去的記憶。


運動、飲食和社交,幫你預防及減緩失智症發生

Q.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嗎?

A目前失智症還是可以預防的,比方說多運動可以刺激腦部,特別是有氧運動,有研究指出有氧運動可以讓腦中風型的失智症功能提升。此外,多動腦、多參加社交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之前有研究指出吃椰子油可以改善失智,但臨床上醫生還是不會建議食用椰子油,因為這項說法只是有零星的研究支持,且椰子油對失智治療的證據不足,吃多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並不建議過度食用椰子油。

Q.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減緩失智症的惡化?

A有統計顯示,高教育成就與職業成就的族群,失智症發生率會較低,並非指說學歷比較高就不會有失智症,只是可能高教育程度或是從事高認知活動的族群,較能代償因神經細胞損傷所造成的認知功能障礙。所以建議大家在年輕時,就要儲存足夠的「腦本」,多從事與認知相關的活動。不論有沒有罹患失智症,我們也都建議長輩要多從事一些動腦的活動,例如打麻將、數獨、益智類桌遊,甚至可以鼓勵長輩去多學一種語言,每天養成看報章雜誌的習慣,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多動腦」。當長輩持續進行前述的動腦活動,在記憶、邏輯或語言相關的神經連結才會被強化,當有一天這些腦區被破壞的時候,相較沒有從事這方面訓練的長輩來說,認知與生活功能上的退化會比較沒有那麼嚴重。

也有研究指出,如果在年輕時社交圈是比較薄弱的族群,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也較高,所以我們鼓勵長輩多參加一些社交性的社團,或是參加大學同學會、以前同事聚餐等,這些對他們的症狀延緩也比較有幫助。此外,會建議維持比較規律的運動習慣,不論是老人或是一般成年人。因為適當的運動可以刺激許多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像是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等,腎上腺素和我們的注意力有關,血清素和記憶與情緒管理相關,多巴胺則是與正向快樂的情緒有關,因此建議長輩要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不一定要是很激烈的運動,一般健走或太極拳都可以對症狀的延緩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