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箏說:「從台灣新電影以後,台灣電影走得越來越個人,這是觀眾越來越少的原因。一些導演總是想把自己想的東西全部放進去,然後要觀眾接受,我覺得如果把電影當個好看的故事的話,絕對是個傷害。」

郭箏的檔案庫裡擱著的故事很多。「通常二十個案子,有一個能成,就不錯了。」劇本從撰寫再到實際開拍,總是幾經波折,往往如夢幻泡影,一瞬即逝。

我們請郭箏聊聊開心與挫折的事,他說,開心與挫折,是同一件事。

那是拍攝《赤壁》的某一天早上,郭台銘在省委書記的陪同下,到拍攝現場探班,原本山路上大量竄行的運煤車,因封路而通通消失,一路暢通。中午吃飯,郭台銘說起他的一百部電影夢。

「我也不曉得郭台銘是誰,他來就說:『郭編劇,我跟你簽十年。』我心想,我又不認識你,他說:『台灣編劇配香港導演,這就是最好的組合,我很想拍兩個東西,一個成吉思汗,一個鄭和下西洋』。」

大老闆豪氣干雲,開出支票:「他對我說,郭編劇,全世界任何地方,你去圖書館找資料,私人飛機給你坐。」郭箏心想:「哇,編劇寫到頭了,可以坐私人飛機。」

「我花了很多時間,晚上陪導演弄劇本,白天很早起床,就在水庫的山路上晃,想著鄭和下西洋要怎麼把他弄成一部電影,想了好久,後來被我想出了一個非常棒的故事,那企劃還放在我的電腦裡,哈哈哈哈。」

雲端上,故事、夢想、錢,以及大老闆都在天上飛,只有作家,總在現實的地上一字一句,開工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