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叭叭叭…」九人座老爺車喇叭聲畫破清晨寧靜,沿著屏東牡丹鄉旭海村一路停靠,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費力爬上後座,目的地是一小時車程外的車城及恆春鎮。這條「路線」每周開行六天、一開就是卅年,不只乘客,司機同樣白髮蒼蒼。八十二歲被村民暱稱為「維士比」的司機林春誧卅年前搬來旭海,就此成為「旭海的移動城堡」。

交通部去年起推動高齡駕駛換照計畫,但偏遠地區因公共運輸難以涵蓋、或不符需求,「老人載老人」成為各地偏鄉無奈的常態。

從旭海開到車城約一小時,再到恆春鎮要再開上十五分鐘。沿途,有人從窗戶塞電話帳單給林春誧,有人指定要三箱飲料、意麵六斤,後座的婆婆更直接將存摺印章交給林春誧,後車廂還有個大冰箱等著他搬去修。

這台每天載著「千歲老人」就醫的千歲車,成了維繫村民每日食衣住行需求的交通動脈。


林春誧的後車廂還有個大冰箱等著他搬去修。記者劉學聖/攝影

老人家搭公車 要經三道折磨

旭海村位在阿塱壹古道入口,每逢假日人車絡繹不絕。公共運輸卻十分缺乏,平時每天早晚各一班客運,近年每周一三五增到三班,除了班次少,當地老人家搭一趟車至少要經三道折磨。

「光從家裡走到公車站要好幾百公尺,對老人家來說是無比遙遠。」六十五歲的潘秋菊三周前跌倒,雙腿膝蓋貼著紗布、還背著一歲孫女。她說,好的客運司機會沿路載客,但有的會直接開罵:「不會自己走(到站牌)嗎?」

但就算搭上車,下車要再走一大段路才到醫院,看完病又要枯等到傍晚才有車回家。許多老人家靠每月發放的老農津貼維生,最近的農會卻遠在卅多公里外的車城,沒車、不識字的他們,採買、繳費、領錢都是折磨。

全村提款密碼 他幾乎都知道

林春誧先到車城農會幫阿嬤領錢,接著幫村民繳電話費,林春誧甚至幾乎知道全村的提款密碼和數字。記者劉學聖/攝影

採訪這天,林春誧先到車城農會幫阿嬤領錢,接著幫村民繳電話費,林春誧甚至幾乎知道全村的提款密碼和數字。

抵達恆春鎮後,他代購完先去藥局拿慢性病處方箋藥品,再搬下大冰箱送修,「常買的還有金紙、瓦斯爐、電瓶、汽油…。」沿途他的電話不斷響起,「等下去恆春醫院接個阿嬤好嗎?」

林春誧年輕時賣維士比到旭海,搬到旭海才以載客維生,每趟收點油錢貼補,代購則意思收銅板價。他強調,「我不是賺錢,我是在救人。」

三年前,他的第四輛車壞了,林春誧甚至要「左手提著門、右手開車」,村民看不下去,集資借他三萬元買車,他至今還不完。如今這輛車也老了,車窗破成蜘蛛網狀、雨刷斷一半、車窗關不滿。採訪當天一場豪雨、前座全濕,就連他家也因颱風吹垮牆面沒錢修理。

屏東縣旭海村民林春誧,卅年來開著九人座老爺車(圖)載村民就醫、採買,號稱千歲專車。 記者劉學聖/攝影

村民最大煩惱 以後沒接班人

「我載活人,也載死人。」卅年來,林春誧看盡生老病死,他曾載過一名肺結核村民就醫,沒撐到醫院就斷氣,另一名鼻咽癌村民就醫後離世,他二話不說替家屬將遺體載回家。

「住在這裡,能不能活下去都看命運。」六十六歲的洪章妹說,她先生幾年前半夜突然喘不過氣,救護車開了四十分鐘抵達旭海時,人也走了,「還好平時有『維士比』,不然真的不知還能怎麼辦。」現在村民最大的煩惱是,沒有接班人的維士比退休了怎麼辦?林春誧開朗地說,「我會開到不能開的那天,還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