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隨著今年4號颱風“艾雲尼”再次在中國廣東陽江登陸,一條關於颱風命名的新聞也迅速刷爆朋友圈。新聞稱,中國目前還沒有西北太平洋颱風的命名權,這個權利掌握在日本手裡,原因是因為中國之前技不如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颱風“艾雲尼”

在上述報導中,有這樣一種圖,中國氣象局首席預報員許映龍正盯著日本氣象廳網站,原因是每次颱風來,由於日本氣象廳(JMA)握有颱風命名權,所以“刷JMA ”是預報員和愛好者的必備功課。許老師也在不停地刷JMA,看看4號颱風是否得到“艾雲尼”的命名。

“報導中說日本氣象廳擁有颱風命名權,這是不准確的。擁有颱風命名權的應該是世界氣象組織下屬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台的颱風中心,只是這個颱風中心設在日本東京。”7日,象輯科技氣象技術專家歐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歐波介紹,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颱風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中國的就有六、七個之多。以前,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比如中國按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9605”代表1996年第五號颱風。

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下屬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台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區域的先後順序編號。

為避免名稱混亂,氣象組織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採用一套統一的熱帶氣旋命名表,由受影響的地區國家,如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每個成員各貢獻10個名字組成熱帶氣旋命名表,並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上討論通過,相關業務程序從2000年1月1日開始執行。

“所以說,不能說誰有命名權,誰沒有命名權,不存在這個問題。”歐波強調,由於颱風預報是非常複雜的一項工作,不同國家的業務機構對於颱風強度位置上的確定和預報結果也是有差異的,況且科學技術本身是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不能說亞太區域專業氣象台的颱風中心設在日本東京,就理解為日本擁有這樣的優勢和權力。

事實上,中國的颱風整體預報水平在國際上也是處於前列的。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由設在日本東京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台颱風中心根據統一的熱帶氣旋命名表來啟動颱風編報事項等工作。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有的年份的某個颱風給某個國家(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災害,該國家(地區)可申請名稱撤換,即該名稱永久除名並停止使用,由原提供國(地區)重新推薦。”歐波說。

例如,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超強颱風級)於2013年11月8日在菲律賓萊特島北部沿海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7級以上(7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890百帕,給菲律賓造成重創。菲律賓傷亡6201人、失踪1785人,經濟損失高達8.15億美元。菲律賓在2013年底颱風委員會屆會上提請撤換“海燕”並得到同意。

再就是“海馬”,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此前介紹,“海馬”這個名字總計被使用了三次,分別是: 2004年第21號颱風、2011年第4號颱風、 2016年第22號颱風。其中“海馬”一世和二世的強度並不強,僅僅達到熱帶風暴級,不料“海馬”三世如此肆虐,給菲律賓留下滿目瘡痍,也要求除名。

“颱風名字並不是隨隨便便來的,我國給颱風的命名大多來自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或者是登陸地點代表性的植物花卉名稱。”錢傳海說。

目前,我國中10個具有濃厚中華文化特色的颱風名稱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即將被除名)和海棠。此前的颱風龍王和海燕因為帶來的災害影響太重,已被颱風委員會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