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遊戲,日本有很多家喻戶曉的公司,索尼、任天堂……經典遊戲更是多得數都數不過來。由於玩得早、玩得多,日本遊戲高手也很多,比如這個跳DDR的。


但是日本人也有弱點,他們電競不行。無論是CS、吃雞,War3、星際,DOTA、LOL……你看不見任何日本人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

是不是日本沒有人玩電競遊戲啊?也不是。之前我們報導過日本玩吃雞的人數佔總玩家數的1%,也就是大約兩三萬在線,總用戶幾十萬。這個比例大致和韓國相等,遠遠高於很多歐洲國家。國內玩家在遊戲中也經常會遇到日本玩家,大家對他們的印像都還不錯:雖然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但對方很有禮貌,經常會主動給東西,你被打倒了一般都會救,還能用簡單英語比如Go!或Help!來溝通。那為什麼日本玩家沒有在吃雞這個項目打出成績呢?


日本人被中國玩家張波波的生猛打動,專門為他做了視頻

因為日本沒有電競所必須的環境。

日本的遊戲機(家用機)產業非常發達,80年代的時候他們就有了任天堂公司,有了“超級瑪麗”。90年代,索尼出了PS,又帶來一個新時代。幾十年發展下來,遊戲機業成為他們的支柱產業: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東京的“秋葉原”,那裡賣各種漫畫本子、宅物,還有數碼相機、遊戲盤甚至是電飯鍋、馬桶蓋……但卻不像國內的華強北一樣有賣手機零件和電腦配件。在日本你很少能看到有所謂的“組裝機”,大家用的一般都是筆記本,要么就是品牌機比如DELL。再加上沒有京東、淘寶這樣的強大電商,所以日本的PC相對來說很少。


然而現代電競遊戲絕大多數都是在PC上運行的。再加上吃雞這遊戲優化差、對硬件要求高,而DELL這類品牌機又很少給配好顯卡,要玩吃雞就得自己去找高配置機器比如“外星人”。日亞上的外星人筆記本要21萬日元、將近一萬三千塊,還是13寸顯示屏!這種筆記本配的顯示屏刷新只有60Hz,你要玩好還要再配個144Hz的曲面屏,加起來起碼一萬五。而國內整一台1060的吃雞電腦,一套下來也就7、8000,便宜一半。所以首先日本玩家在這方面有先天的不利:他們沒有訓練的環境。


其次是一個更奇葩的設定導致他們沒有比賽的環境。日本有一條法律叫“景品表示法”,限制了一切帶有獎品的比賽,其獎品的價格不得超過報名費的20倍或10萬日元,也就是大約6000元。6000對於個人比賽勉強還夠,但對團隊比賽來說就顯得太少。要知道國內的DOTA比賽在十年前,2008年,就已經有2萬元的冠軍獎金了。就這樣還被選手怒噴:辛辛苦苦拿個冠軍,扣完稅一個人才3000塊也就一個月的工資,連我來回的路費都不夠。發展到今天,現在的MOBA比賽動不動就幾百萬上千萬美金的獎勵,而日本這條法律把獎金限制在十年前的水平,這能讓玩家有積極性嗎?


在這種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是出於自暴自棄也可能是想搞笑,日本人開始玩花樣。比如他們搞了個LOL比賽叫“生活杯”(Life Gaming Festa),第三、四名每人一個Steelseries鼠標墊,第一、二名則可以獲得Steelseries鼠標或耳機,還有日本山梨縣出產的牛肉——五人份,人人都有。這個比賽參加過的人都說好,所以又辦了一屆,比吃雞。這個吃雞比賽上個禮拜剛打完,有70多人參加,冠軍獎勵還是Steelseries鼠標,外加一箱山梨縣的特產,桃子。


至於日本的DOTA玩家則更加生猛。他們有一個叫“Mara杯”(牡蠣杯,牡蠣可以理解為我們國內說的生蠔)的比賽,第一屆牡蠣杯於2016年十月舉行,30支隊伍參加了這場別開生面的比賽。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獲得100只牡蠣作為獎勵,而第一名的隊伍(叫iRUSUGaming)則可以選擇每人獲得一個DOTA2劍聖至寶,或是每人獲得一個TENGA飛機杯。由於年紀太小,我也不知道這個TENGA是什麼東西!

(生蠔據說可以壯陽,所以生蠔+TENGA……你懂的)


牛肉、桃子或是牡蠣、飛機杯,似乎對提升水平都沒什麼幫助,短時間內日本的FPS和MOBA項目要想打出點名堂來是不可能了。但話說回來,日本人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打格鬥遊戲特別厲害,因為格鬥遊戲是可以在家用遊戲機上玩的,所以被日本人視為一種優良傳統。全世界最好的格鬥遊戲玩家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比如曾在2004年EVO世界格斗大賽上實現了每0.3秒格擋一次、連續格擋15次的梅原大吾。這段連續Block的視頻之後被播放超過1億次,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大家公認的“格鬥遊戲史上最牛逼操作”。

所以說,日本的電競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