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56歲的楊媽媽生活規律又養生,不僅不吃外食,烹飪也盡量挑選生機食材。但她的體重2年內暴增21公斤,還經常出現腹脹、噁心,由於沒有特別不舒服,於是置之不理,最後是在家人督促下才就醫,結果發現竟是腹部長了一顆罕見大型惡性脂肪肉瘤所致。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李鴻典攝)

替該患者診治的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朝樹表示,患者還自我安慰認為是中年發福而不求醫,家人為楊媽媽掛了婦產科,醫生發現她體內有顆巨大腫瘤,轉介至一般外科李朝樹醫師,李朝樹醫師為楊媽媽執行手術,切除這顆從腹腔長出來、44乘37乘16公分大、重21公斤的罕見大型惡性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從患者後腹腔右側長出,隨著脂肪層逐漸增大,幾乎佔據肚子所有空間、占患者體重的3分之1。」李朝樹說明,脂肪肉瘤將楊媽媽的身體臟器、腸子擠壓到左邊腹腔,甚至包覆住右腎與右腎上腺,考量脂肪肉瘤為惡性,為避免再發,與家屬解釋後,將右腎與右腎上腺一併切除,再把移位的胃腸、臟器歸位,患者住院1周出院,定期門診追蹤。

李朝樹進一步解釋,脂肪肉瘤跟脂肪瘤同是脂肪細胞構成,所以外觀、觸感相似,但與脂肪瘤的良性特徵不同,脂肪肉瘤是脂肪細胞在深層軟組織中異常增生所導致的惡性腫瘤,發生機率僅占惡性腫瘤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相當罕見,常發生在中年以上患者。

李朝樹提到,脂肪肉瘤的致病機轉不明,多生長在後腹腔,位置深層,所以患者初期鮮少有不適症狀,通常會到腫瘤體積增大、壓迫周圍器官,產生不適,如腹脹、腹圍變大、噁心、其他腸胃症狀)時,才會發現。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朝樹(左)說,脂肪肉瘤能生長在人體任何地方,但以腹部、四肢最常見。(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檢查方面,李朝樹說,脂肪肉瘤能生長在人體任何地方,但以腹部、四肢最常見。醫師透過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方式判斷腫瘤大小、構成、擴散情形後,用手術切除乾淨,術後,則視患者情況,決定是否化學治療、放射治療。

脂肪肉瘤好發於體內深處,體積不大時,容易被忽略,即使手術切除,也可能再發,因此必須長期追蹤,若有復發時甚至可能需要再次手術。李朝樹醫師提醒民眾,身體有任何異狀、不適,要盡快就醫,由專業醫師做相關檢查,若不確定就診科別,可前往家庭醫學科,由醫師做初步判斷,切勿拖延,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