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中國軍隊將其戰略重心從准備打大型的「全面戰爭」改變為准備打有限的「局部戰爭」。數項發展激起中國軍隊改變戰略重心,准備打這種新式戰爭。它們包括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波斯灣戰爭中打了勝仗、北京對軍事改革的認知,中國懷疑美國的「圍堵」努力和軍事「包圍」中國,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時美國在台灣附近部署兩個海軍航空母艦戰斗群,以及中國擔心台灣邁向法理上的獨立。這些發展已提升了中國加強軍隊在高科技條件下打贏局部戰爭的意願。

  至於台灣的國防戰略與部隊計劃優先項目。台灣的部隊部署著重於三方面:維持在台灣海峽和台灣周圍水域的空軍優勢,進行有效的反封鎖行動和在島上擊潰兩棲登陸和空中攻擊。台北希望在這些方面維持對大陸足夠的技術與戰術優勢,使中國內部的改革力量有足夠時間,以營造未來更有利於台灣的長期利益的安全環境。

  過去二十年北京一直進行的軍事現代化計劃,目的在使軍隊進行地區積極性防禦戰,以支持中國的經濟利益和主權主張--這是一種理論改變,擺脫毛澤東的大規模、以陸地為主的游擊戰為重心的「人民戰爭」。不過中國的理論和戰術仍難脫毛澤東的教條,尤其是當運用於選擇戰場的時機與地點,集中一支技術上處於劣勢部隊的力量打敗一支武器更精良的敵軍之時。

  在和中國軍隊比較及台灣的軍力方面,中國軍隊明顯地在數量上佔優勢。不過中國的全部軍力,只有一部分可以在特定的時間投入對付台灣。可能參與對台灣直接行動的主要部隊,包括在江西和福建的傳統短程導彈部隊,南京軍區的空軍與地面部隊和東海艦隊的海軍軍艦。不過依據戰爭需要,中國軍隊可從其他地區調派空軍、海軍、導彈和地面部隊,增援對台灣的行動。

  中國武器大觀

  中國擁有傳統飛彈、短程彈道飛彈、地面攻擊巡弋飛彈、反潛巡弋飛彈。

  台灣防衛武器

  台灣最顯著的弱點在於面對中國日益增強的洲際飛彈能力,本身防衛能力有限。中國飛彈對於台灣非強化的軍事目標、C2資訊戰中心與軍事基礎建設等,將構成嚴重的威脅。台灣面對威脅的第一個反應是采購改良型愛國者飛彈,第一批愛國者飛彈已於一九九七年運抵台灣,將部署在人口稠密的台北市區。然而單靠主動的飛彈防衛與相關的BM/C3I防衛系統,並不足以抵銷北京在二○○五年將擁有攻擊性飛彈所佔有的壓倒性優勢。

  台灣已建立早期預警防空網,加上陸基地對空飛彈及第四代戰術飛機,顯然能有效遏阻來自中國的空中攻擊。台灣汰換更新的Strongnet新式防空網,對周遭的空域動靜掌握更佳。改良型蒼鷹飛彈地對空系統仍是台灣防空主力。蒼鷹飛彈是一種低中高度的中程飛彈,能有效防衛自高速飛機發射的定位與機動武器。

  在面臨私人企業的激烈競爭下,台灣軍隊的士氣--特別是充員兵的士氣一般都認為是相當低落,軍方必須努力爭取有才華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進入軍中。軍方在吸引台灣年輕人到軍中方面,無法與民間企業競爭,特別是那些有科技才華的年輕人。因留營人數不高所造成的持續性人才短缺,尤其是常備士官方面,仍將是影響士氣的重要問題。軍方也受到老舊而不良管理制度和傳統僵硬指揮體系的軍事文化所影響,使低階軍官不敢冒險、做決定和創新。台灣的軍方特別是面臨因正在進行的重整和縮編所帶來的士氣問題。

  但台灣空軍的作戰能力和整體士氣由於訓練較佳和接觸較現代化的西方裝備經驗的原因,遠較中國空軍優異。不過台灣空軍也存在著因與民間航空業薪水和福利的差距而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的傳統短程飛彈武力規模將大幅擴張。這些擴增的傳統短程飛彈和長程飛彈是瞄準台灣諸如飛機場和指管通情和電腦作戰網路等重要設施,因此將影響台灣的作戰能力。到公元二00五年,中國將同時部署CSS-6型和CSS-7型短程飛彈。除此之外,中國軍隊也可能擁有第一代的空射型巡弋飛彈。假如中國選擇升高台海緊張情勢,從較低度的封鎖迅速轉變為大規模的飛彈攻擊將是一個可能步驟。

  中國如果想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維持台海的空中優勢將是一個重要部份。中國目前在飛機數量上對台灣擁有壓倒性的優勢,此一優勢將維持至元二00五年以後。另一方面,台灣較現代化的飛機將使台灣至少在這段期間獲得質量上的優勢。中國解放軍對防空雷達、破壞指揮和管制網進行電子戰,或者以大規模的傳統短程飛彈和長程對地巡弋飛彈對台灣飛機場和地對空飛彈基地進行攻擊時,將削弱台灣的空防能力。

  中國兩棲入侵台灣對軍隊而言是一項高度冒險和最不可能的選擇,只有在作為迫使台灣投降的最後手段時才會使用。這項行動之前最可能對台灣採取包括封鎖、傳統飛彈攻擊和特別作戰等預備性作戰行動。中國目前正全力消除資訊作戰的技術和訓練的某些特定弱點,也在努力將國外學來的資訊戰准則應用到聯合作戰的觀念,以改善參謀作業程序。最近的資訊作戰的軍事演習據稱已包括了電腦網路攻擊和防衛演習。

  在台海的另外一邊,資訊戰在增加台灣軍事武力效能方面可能是一項具有吸引力但卻未曾試驗過的工具。身為世界最大電腦組件生產者之一的台灣,具有執行資訊戰有關活動所需的所有基本能力,特別是對電腦網路的攻擊和引入電腦病毒。

  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數量龐大且日益准確的短程飛彈和引進長程對地巡弋飛彈。中國的海軍將繼續轉型工作,從一支數量龐大的海岸防衛武力轉變成一支能對在東海和南海地區內的對手進行有限度制海作戰行動的較小規模但較現代化的武力。中國空軍則將繼續增加第四代戰機,提升整合空防系統,並擴充空中加油與空中早期預警能力。中國在人員和武器上將繼續維持數量上的優勢。

  在台灣海峽的另一邊,到公元二00五年以前,台灣在重要武器和裝備上將擁有質量上的優勢。台灣空軍將擁有三百多架第四代戰機。而六艘法制拉法葉巡防艦、八艘諾克斯級巡防艦和八艘派裡級巡防艦將構成台灣海軍的骨幹。另外,台灣有包含具有空中早期預警能力的先進空防系統、一套自動化C2系統和多套現代化地對空防空飛彈系統,這些裝備將加強台灣對抗敵機和飛彈的防衛能力。而台灣地面部隊的機動性和火力也將因取得坦克、裝甲運兵車、自走炮和攻擊直升機而增強。

  台灣在公元二00五年以後的主要安全目標將是維持現狀,同時確保最終與中國和平統一的長期目標。台灣將試圖提升其國際地位,保持強勁的經濟,使部隊現代化及進一步使政治制度民主化。中國--資訊作戰

  資訊戰:中國的資訊戰計劃還在初期研究階段。它目前著重於了解資訊戰也是一種軍事威脅,發展有效的反制措施,以及研究對外國經濟、後勤等系統進行攻擊性的資訊戰。由於認為中國的資訊系統易受損傷,最高優先放在防衛性的資訊戰計劃,以及本土資訊技術的發展。有些技術可能加強對台灣軍事與民間資訊基礎系統的防衛或攻擊能力。反電腦病毒的解決方案、網路安全與先進的資訊育訊技術是其中一些例子。中國一些公開的文章聲稱,人民解放軍已經將與資訊戰有關的一些情況納入最近的幾項作戰演習。努力重點在於加強人民解放軍在防衛措施上的進步,特別是對電腦病毒的防衛。

  電腦戰:在電腦網路的攻擊方面,中國似乎比較有興趣研究將電腦病毒輸入外國網路的方法,這是它整體資訊作策略的一環。據報導北京擁有足夠的硬體與軟體工具,對相關科技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中國在資訊作戰中策略性使用的先進資訊技術,就短中期而言雖然還欠缺深度與復雜性,然而,當它在防護本身的網路免於遭受敵方攻擊方面發展出比較多專業技術後,可能會加緊嘗試滲透敵方的資訊系統。

  電子戰:中國在電子戰方面的努力持續著重在技術的發展,以及改善設計能力,達成途徑主要是透過與西方公司合作,透過倒序製造(即根據拆開的機件仿製),以及透過采購外國的系統。

  反衛星計劃:中國目前可以偵測與追蹤大部分的衛星,准確性足以供瞄準之用。不過,北京目前只能以一種手段摧毀衛星,或使之失去作用,就是發射配備有核子彈的彈道飛彈或是在太空中投射的載具。新聞報導指出,中國對雷射反衛星計劃也有興趣,北京顯然有關於相關技術的研究計畫,而且可能已經有能力在某些情況下損壞衛星的光學感應器,這些裝置非常容易受到雷射損壞。

  心理作戰:中國在歷史上的所有戰役中都廣泛使用心理作戰,並已將心理作戰納入國家軍事策略。據信中國對台灣進行心理作戰的能力很強。此外,過去幾年解放軍報上有關心理作的重要文章顯示,人民解放軍仍致力加強其心理作戰能力。在早些年的戰役中,例如中國在一九五0與一九六0年代在外島與台灣軍隊長期對峙時,又如中國在一九七九年與越南進行短暫的邊界戰爭時,人民解放軍都展現它有各式各樣技巧,可以向敵對軍隊與平民散布心理作戰的訊息。

  台灣--資訊作戰

  資訊戰:身為世界最大的電腦零組件生產者之一,台灣擁有進行與資訊作戰有關的攻擊與防衛活動所需的所有基本能力,特別是在進行電腦網路攻擊與採用惡性密碼方面。雖然無法獲得正式將資訊作戰納入作戰准則的資料,有跡象顯示指導在今後應用這些能力的正式准則已經在發展之中。隨著新電腦系統與技術的發展,台灣製造這些系統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它利用此一地位進行資訊作戰活動的能力也料將大為加強。

  心理作戰:據報導台灣在總政戰部的主持下,擁有發展完善的心理作戰能力。以往在海峽兩岸緊張對峙期間,總政戰部展現了應用各種心理作戰技巧的能力,包括以廣播宣傳喊話,使用汽球、風箏、炮彈和各式漂浮器具投送傳單,以及以獎金吸引對方人員投誠。據報導中國領導階層被視為台灣心理作戰部隊特別難對付的目標。鑑於中國軍方領導階層一直很注意部隊的思想教育,人民解放軍不太可能輕易受到台灣心理作戰的影響。

  中國--其他因素

  軍事領導能力:人民解放軍對領導能力的態度與西方軍隊不同,重視技能甚於領導能力的發展。人民解放軍的領導文化是反對冒險,偏好保持現狀,厭惡改變。歷史經驗與幾十年來的宣傳,使得中國軍方大部分的領導者懷疑外界,以及外界對中國越來越強大的力量和影響力的態度。

  台灣--其他因素

  軍事領導能力:整體而言,台灣軍方的領導階層稱職而有能力。各軍種各階層的軍官都展現相當高度的專業素養。他們通常受過良好教育,精練戰技,而且深諳科技--這點在與人民解放軍軍官相較時尤其明顯。除了這些特性之外,就另一方面而言,軍官團所存身的文化是審慎重於創新與主動。基層軍官熟悉技術上的進展,但是最近在現代化方面的努力將挑戰他們的管理技能,並可能需要調整部隊的訓練與作戰節奏。由於民間的就業機會誘人,台灣軍方要留住條件良好的基層軍官,也面臨持續的挑戰。科技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日增,導致台灣越來越重視空軍與海軍這兩種科技軍種的現代化。陸軍軍官雖然仍然在國防體系中佔據許多高層領導職位--因為陸軍佔了軍隊的超過半數兵員,但是對空軍與海軍的重視可能使得空軍與海軍軍官在諸如國防采購優先順序與應用准則等事務上的影響力相應提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