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君說:98分和90分到底有何區別?《在奧地利中學看到教育應該有的樣子》一文給出的答案是:大量閱讀、用自己的話獨立表達、與眾不同的評份系統。在今天,我們分享姊妹篇,關於學習方法篇:真正會活學活用思維導圖的孩子是如何思考的?其實,人人都知道思維導圖,但從二八定律來說——家長真正了解其精髓的,可能並不及20%。

思維導圖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工具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強大的匯總工具,所以世界上出現這樣一種新的職業:大型會議視覺記錄師。例如,某公司開一天的會議,會邀請視覺記錄師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在數米長的白紙上記錄會議的內容。

他不僅能夠呈現文字的內容,而且把演講者闡述信息時的邏輯整理出來,這是思維導圖最大的魅力。不僅可以呈現思考的內容,更加可以呈現思考的路面圖、思考的方式,是動態的感覺。這種呈現的表達和方式,稱為可視化思考。

在少年商學院的課程中,我們把思維導圖這一種工具當成是思維啟蒙的一個工具來做。我們的課程也不是把它和語文、數學、英語、地理、化學、物理這種學科進行一個交叉結合,而是把它和一些思維能力進行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想把一個解題的思路告訴學生,或是糾正學生思考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看不見整個思考的過程。哈佛大學就提出這樣一個解決方案,我們要把思考可視化。怎樣可視化?就通過文字和圖表的方式,把你的思考過程畫出來。但是,這裡面的“坑”太多了。

學習思維導圖

一定要避開的兩大誤區

在思維導圖學習過程中,要真正達到學以致用、提高思維能力,要避開兩大誤區:

1、思維導圖只是一個輔助學習的工具

學習思維導圖也是一個提升思維能力的過程,每一種圖背後都暗含一種深層次的思維方法。例如,圓圈圖對應的是發散思考,氣泡圖對應的是描述事物特點,雙重氣泡圖是對比分析,樹形圖是分類分析等。我們不僅要了解每一個圖的畫法、結構,更重要的是看到背後所代表的思維方法。

要讓思維導圖成為一種提升思維的工具,不僅要把思維導圖融入在學科學習當中,更加要讓他們用思維導圖去分析一些課外知識,分析一些現實社會當中,我們真正會碰到的一些話題,舉一些例子。

比如在我們課堂當中,不會把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學科拿過來,而是會給學生一些非常現實的話題,比如全球變暖,比如人工智慧,比如剩食浪費,比如社區改造。

不是,還得教給他方法,哪個手拿刀,哪個手拿叉,兩個手怎麼配合,才能優雅地吃好這餐飯。所以工具和方法一定要搭配起來使用。

思維方式的不同,

是聰明孩子與普通孩子最大區別

如果要提升思維能力,一定少不了方法的教授。接下來我會舉兩個例子給大家說明一下,怎麼把具體的方法和工具融入在一起,並且系統地幫助同學們提升思維能力。

第一個例子,就是多重流程圖。

這個流程圖非常嚇人,但這是非常好的例子,這個圖一看,學生拿到這個圖肯定不知道怎麼畫,看這個流程圖有非常多的箭頭指向同一個中心詞,再由它發散出不同的箭頭指向很多不同的末端,怎麼樣才能畫好這個圖,必須告訴學生一個使用的方法,方法是什麼。

看一下下面這張圖,用到的方法就是這個圖可以幫助你分析一個關鍵事件的前因後果,我們把它放到一個場景當中,就是塑料垃圾污染的場景,通過分析塑料垃圾污染的原因有哪四個,並且會帶來怎麼樣嚴重的後果,來幫助同學們去整理這樣的事件前因後果。

在分析這個事件過程中,同學們是鍛煉探索的能力,給他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他能夠比較有邏輯地說出來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到底怎麼樣。

剛才那是我上課時講的例子,我把方法告訴學生之後,課後就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完成自己的課後挑戰作業,我當時給他們留的挑戰就是你去研究一個環境問題,去分析一下前因後果,有了課堂上方法的輸入,學生課下就會使用工具,其實是方法起到引導的作用。

現在看到的作品就是學生分析植被破壞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帶來的嚴重後果,甚至在分析之後,還提出一些自己對應的解決方案,非常棒。所以看到這個思維導圖課就是幫助他去深入剖析一個問題,什麼叫做深層次思考,就是這個樣子。

第二個例子,就是頭腦圖。

頭腦圖是一種非常靈活,非常常用,非常常見的思維導圖,但畫法非常多,可以用來介紹一個東西,可以用來整理文章的思路,可以用來分類等等。

你必須要把一個具體的方法告訴孩子,這個時候才能懂得去使用工具。我們在課堂上也是,會把不同的方法和頭腦圖結合在一起。比如接下來舉兩個例子,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個方法就是3W法,就是通過Who、How、what這三個方面去系統地有邏輯地了解一個歷史名人。

大家現在看到的例子,就是我課上講的,用3W法去了解莫奈,比如莫奈這個人是誰,他的生平、個人信息有哪些,說一下他有怎麼樣的作品,再說當時的人或是後人對他的評價怎麼樣。

畫這種頭腦圖,要求的能力是一種整理歸納或是提煉關鍵字的能力,接下來我舉第二個例子,就是頭腦圖和另外一個方法的結合,要求學生的能力完全不一樣。

我們一起看一下。第二個方法,就是3R法,什麼是3R法,有家長可能有這方面的課題研究,所謂的3R,Redistribute、recreate、Recycle,是解決環境問題非常通用的理論,我們就是用3R法和頭腦圖結合在一起,教同學們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

在畫這種頭腦圖的時候,所鍛煉到的能力,就和剛才的能力完全不一樣的,不是鍛煉一種歸納整理的能力,而是發散思考,或是用創意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

有了上課的基礎之後,我再讓課下同學們完成相應的挑戰,比如改造一下你的社區,這個時候,同學們就開始懂得如何用頭腦圖有條理地進行發散思考,大家看到這張圖就是某一節課後挑戰,主題是改善小區環境,這位同學不僅用3R理論,他可以想到更多的方面,從不同的方面去手去解決環境的問題。有植物,有電梯,有交通等等。在二級分制之後再發散出一些細節的方法。

通過發散的方法、發散思考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他好像學會頭腦圖的畫法,其實並非如此,他是學會發散思考的方法,所以,工具和方法是二者合二為一,不可拆分,想讓學生真正學會工具,方法的教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所以,在上完我們課程之後,很多家長會寫評價時,會寫到孩子上完課程之後,發現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有所提升。比如現在看到這兩個評價都家長們親自給我們寫的,會說我的孩子好像思考能力變得更加有邏輯了,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升,這並不是他學會思維導圖畫法,而是學思維導圖過程中,他懂得思考的方法,這個方法才是最最核心的東西。

所以,你真的想讓你的孩子學完思維導圖過程中,能夠提升思維導圖,你不能只把圖的畫法和結構教給他,方法同樣重要,所以我課堂上經常會告訴孩子們這樣一句話,你來上思維導圖課,並不是要成為會畫思維導圖的人,而是要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活學活用思維導圖的孩子

是如何思考的?

工具的學習離不開方法,但是我想說,如果真正想要讓學生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場景,就是工具的適用場景是同樣重要的教學內容,我們平時想要讓孩子能夠在不同的場景當中,學會思維導圖,就必須在平時引導過程中,有意識植入不同的話題和場景。

好比平時在學校裡面學數學的時候,我們知道學數學可以提升邏輯思考能力,但很多學生只要脫離數學的課本,脫離數學的練習冊,他還是不知道在生活場景當中,哪些地方才是邏輯思考發揮作用的地方。

其實我特別想說的是這些思想話題、場景,本身就是有能量的,因為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不敢接觸什麼新鮮的事物,什麼新鮮話題都好,都是一個學習過程中,學習的狀態,他去認識、了解一個新鮮事物,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拿孩子們的寫作來講,我們通常你說用思維導圖講寫作,就是無非用思維導圖搭一下框架,搭一下寫作大綱,在少年商學院,我們選擇一個更加有力量的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就是如何寫出一個有靈魂的故事。

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有力量的,所以選擇故事就是大部分同學們都有認識,或是一個家喻戶曉,或是老少皆宜的故事,所以我們選擇《瘋狂動物城》這樣一個比較有名的獲過大獎,非常成熟的,又反映現實社會問題的一些非常漂亮的故事,來給同學們進行拆解。

還是那一句話,我們選擇話題的時候,話題本身就是有一個能量的,當你把話題擺在學生面前,他會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個問題還有一種拆解方法。我們不僅是用思維導圖把寫作框架搭出來這麼簡單,希望孩子們寫作時可以明白寫作的目的,能夠傳達出來一種精神,一種理念,怎麼樣才能夠做到這個目的。

我們會用很多思維導圖拆解,比如如何用氣泡圖去設計一些與眾不同的角色,讓你的故事變得更加立體,如何用多重流程圖去寫出一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讓你的故事更加吸引人等等。

有了話題之後,我們特別強調一個線下挑戰的環節,既然在課上給了他們這麼多的接地氣、國際化的話題,線下挑戰的時候更是如此,我們會給出一些跳出課本的課題,讓他們去進行研究,去啟發他們的思考,做到課後的延展。

比如我在做科學探索那一節課就出過一個題目,就是同學們,請你們選出一個改變了世界的科學發明做一個課題報告,說一說你為什麼覺得它改變了世界。

這些題目是比較開放性的,沒有固定答案,我們更加關注是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各位家長如果想讓你的孩子真正鍛煉思維能力,一定要幫他打開思路,不僅要把工具告訴他,要把這個世界上,甚至你大人正在關注的話題,拿給孩子去思考,其實他們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給你。

當我們把這些開放性的題目給到孩子,很多時候你會驚訝於他的創造力,你要怎麼樣挖掘他的創造力,其實並不是挖掘他們的創造力,他的創造力就在他的身體、大腦裡,只不過要給他一個適合的題目讓他展示出來,比如給一個與學校的寫作題非常不一樣的題目,叫做外星人奇遇記,讓他根據創意寫作課的上課之後的感受,去創作,就會創作出非常多精彩的作品。

其實各位同學,在完成我們的挑戰之後,會在我們的官網上會形成自己的作品集,這些作品更加體現孩子的創意能力、分析能力、科學探索、做研究的能力,每一個作品的題目都可以讓你看到他本身包含很多自己的努力和創意在裡面。

上課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家長會和我說,老師,我的孩子可能不太願意完成作業,覺得非常麻煩,我們這邊也會提供相應的激勵機制,比如勳章、證書,這些激勵對於孩子是非常好的,更重要的是在背後會提供一個八大能力評估報告。

根據你在我們完成挑戰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創意能力、邏輯思考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表達能力等等,去綜合評估你的能力報告。所以這一切都是想說,我們目前不是要去關注同學畫思維導圖的能力,而是關注同學們思考的能力,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這裡獲得不是一個標準的分數,而是一個能力的提升。

就像很多家長評價當中寫到的一樣,這個挑戰是很多孩子最喜歡我們課程當中的一部分,比如左邊這張圖,這些課程的挑戰讓孩子們可以腦洞大開,讓他們的想像力可以自由地飛翔;右邊這個評價就寫到,本身以為讓孩子完成挑戰是非常痛苦一件事,但沒有想到孩子在寫作中投入很多的精力,越做越開心,忍不住修改,體現出從來沒有的創作熱情。

想要提升思維能力這麼抽象的東西,必然是漫長和艱辛的過程,必然學習科學的方法,這邊就是用工具+方法+場景+話題這樣的方法,全方位給孩子一些刺激和提升,希望這也可以給家長一些啟示,平時多帶孩子看一些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國際化的話題、書籍,帶他們去討論和思考。

最後,我想說的是,思維導圖似乎人人都知道。但真正的活學活用,讓它成為孩子大腦的一部分,卻是遵守二八定律的。我們對越是熟悉的東西,越是需要有一定的敬畏心。少年商學院的一個理念是要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把它翻成英語是寫成:Inspire kids to expand horizons and think big。從學校老師,到家長,到我們,從工具方法,到思維提升,再到給他們一些大的話題,讓他們去思考,跳出思維的框框,非常重要。謝謝大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