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暖,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骨科卻收到不少關節損傷患者:



有的是由於劇烈運動造成急性關節損傷,也有的是搬重物不注意造成扭傷。膝關節的活動量最大;肩關節的活動度最大;髖關節承重量大。




8個動作暗藏關節陷阱



生活中,一些小動作暗藏傷關節的陷阱:



1.老低頭


長期伏案工作、手機不離手,不僅易導致頸椎病,還會使肩關節、指關節出現勞損。


建議每小時上下左右轉動頸部,活動全身關節,讓繃緊的肌肉放鬆下來。若出現眩暈、上肢麻痹等癥狀,說明頸椎勞損問題嚴重,要及時就醫。



2.用滑鼠


上班族等長期使用滑鼠者,由於握滑鼠時手要背屈,容易引起腕管綜合征,癥狀是手部腫痛、麻痹甚至無法動彈。


所以這類人每隔半小時要活動下腕關節,按摩手部關節。



3.掰手指


有些人習慣性地掰手指、扭脖子,弄得關節「咔咔」響,這對關節沒有好處,要改掉。



4.爬樓梯


單腿站立時,膝關節承重加倍;上樓梯時則承受3~4倍的壓力,下樓梯時增加到5~7倍。



建議45歲以上的人關節要「省」著用,少爬樓梯、爬山和做蹲下站起的動作。平時佩戴長護膝,既保暖又防撞。




5.騎單車



騎車時,膝關節經歷彎曲90度再伸直的過程,還要通過蹬踏板克服前進阻力,可能造成損傷。


若膝關節長時間處於慢性損傷狀態或者出現疼痛,就不建議通過騎單車的方式鍛煉。


此外籃球、羽毛球、網球、足球等也不推薦。可嘗試游泳、散步,慢跑等運動。



6.蹲廁所


深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體重的3~6倍。若如廁久蹲,會加大關節和韌帶負擔,所以膝蓋已有病變者,最好選坐便。



7.搬重物


多數人會彎腰搬重物,此時,重物與腰骶部支點有一定距離。距離越大,支點受力越大,腰椎所受壓力就越大。建議先蹲下,再直起腰用腿發力。



8.穿高跟鞋


穿高跟鞋時,全身重量都壓在腳趾尖,時間長了會出現拇外翻,甚至引起皮膚潰瘍。還有人可能會變成扁平足。建議在非正式場合或腳部疼痛時穿運動鞋。




5種關節炎,對策各不同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5000多萬人遭受關節炎折磨,六成患者處在18~64歲的工作年齡段。關節炎有多種類型,癥狀和治療手段各不相同。




1.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骨關節病,人們最常提到的關節炎一般指的就是它,常發生於膝蓋、髖部、手部等部位。


人上了年紀後,關節不斷磨損,軟骨變薄,進而出現晨起或長時間休息後關節僵硬、疼痛,行走、膝蓋彎曲或握東西時疼痛,關節腫脹且觸摸時有熱感等癥狀。


喝牛奶、曬太陽、補鈣可有效緩解癥狀。建議患者平時堅持鍛煉,可以游泳、健步走,避免爬山、爬樓。



2.痛風性關節炎


起因是體內尿酸水平升高。表現為急性單側關節炎,以紅腫、疼痛為主要癥狀,常影響大腳趾、腳踝、膝蓋等承重關節,極易反覆發作。


男性和肥胖者多見。建議保持低嘌呤、低脂、低鹽、低蛋白飲食,戒酒,每日飲水量大於2000毫升。



3.類風濕關節炎


這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對關節等部位展開「攻擊」,使其受損、發炎。


癥狀包括:


四肢主要關節疼痛僵硬、腫脹,身體疲乏、胃口減弱、體重減輕等,有的患者伴有長時間發熱。


本病原因不明,應避免風濕活動影響其他器官。比如,自身免疫反應一旦「攻擊」心臟,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4.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


這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常見於1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人群,通常是由自身免疫反應引起,但病因還不清楚。


癥狀包括:


關節僵硬、腫脹、壓痛,皮疹,跛行,紅眼及視力問題,過敏,持續發燒等。


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癥狀,應儘早到免疫風濕科檢查。




5.銀屑病關節炎


患者常伴有牛皮癬的皮膚表現。癥狀包括關節腫脹,特別是手指和腳趾,指甲變色,有時出現背痛。部分患者出現關節癥狀時,可能還未出現皮膚病變,容易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