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脂肪肝只是胖子的「專利」,其實,瘦人同樣也會得脂肪肝。





餓出來的脂肪肝


在許多人印象中,吃得太好才會得脂肪肝,但其實脂肪肝與飲酒、糖尿病、藥物、肝炎、妊娠等許多因素相關,營養不良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什麼是脂肪肝


肝臟作為體內代謝的中心,參與脂肪、蛋白質的代謝。長期節食的人由於無法獲得足夠能量,便會代謝儲存在其他部位的脂肪及蛋白質等,短期內脂肪分解量明顯增加。


除此之外,正常情況下肝臟里的脂肪由載脂蛋白負責運出,如果營養元素攝入減少,載脂蛋白就會減少合成,造成脂肪堆積過多卻又無法轉運出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


營養不良性脂肪肝一般發生於經濟落後的地區,有的患者繼發於其他疾病。


近年來,一些都市人為了瘦身而過度節食,無法保障基本營養需求,發生脂肪肝的幾率開始增加。





脂肪肝最愛找6類人


肝臟代謝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能導致脂肪肝。生活中,有6類人最易患上脂肪肝。



快速減肥的人


肝禁食、過度節食或其他快速減輕體重的措施都導致體內沒有足夠的糖用以分解功能,進而引起脂肪分解量短期內大量增加,肝臟「工作量」激增,損傷肝細胞,影響其脂蛋白合成能力,導致脂肪肝。



愛喝酒的人


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肝臟合成功能下降所致。研究顯示,75%~95%的長期嗜酒者存在脂肪浸潤。每天飲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比不飲酒人群增長5~25倍。



營養不良的人


營養不良導致體內蛋白質缺乏,不能形成足夠的載脂蛋白,脂類物質不能變成脂蛋白進入血液,故而沉積於肝細胞內,最終形成脂肪肝。



太胖的人


當脂類物質過多時,肝臟載脂蛋白不足以結合全部的脂質,剩餘脂質沉積在肝細胞內形成肥胖性脂肪肝。這類脂肪肝在體重得到控制後,往往會逐漸好轉乃至消失。



中國的BMI(體質指數)分類中加了一個額外條件,就是腰圍切點,男性腰圍超過85厘米、女性超過80厘米就可判斷為中心型肥胖,尤其應警惕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病可能。



糖尿病患者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約有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50%~80%的患者合并肥胖,患者血漿胰島素水平與血漿脂肪酸增高。脂肪肝既與肥胖程度有關,又與過度攝入脂肪或糖類有關。



藥物濫用者


肝臟擔負著分解藥物的作用,某些藥物或化學毒物如四環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嘌呤黴素、環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鉛、銀、汞等也會傷害肝臟。


需注意的是,降脂葯也可干擾脂蛋白的代謝,長期濫用也會增加藥物性脂肪肝形成的幾率。



3招搞定你的脂肪肝


對於脂肪肝患者來說,調整生活方式是最有效的治療。





平衡膳食


脂肪肝患者要以低脂飲食為宜,太葷太素都不好,最重要的是均衡。



1增加蛋白質攝入量


輕度脂肪肝患者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好的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蛋、海產品、家禽類如雞肉、精瘦肉,豆類、生堅果和菜籽種子等也能提供重要的氨基酸,還會提供有益的脂肪,產生飽腹感。



2重視脂肪的質和量


遠離不健康的脂肪,包括油炸食品、加工肉製品(香腸等)。購買食物前查看食品標籤,不買含有氫化植物油的食品。


避免奶油、乳酪等食物,以免加重脂肪肝、導致膽結石。炒菜做飯用橄欖油是比較好的選擇。



3糖類飲食應適量


堅持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限制單糖和雙糖的攝入。減少食用含精製糖、精製麵粉的食物。



4適當攝入生的植物類食物


適當吃一些水果和胡蘿卜、生菜、苦菊等生的蔬菜。


堅持每天都要吃一頓蔬菜沙拉,調料可以選用冷榨橄欖油、蘋果醋或檸檬汁,但不要用富含脂肪的調味品。


不建議只吃蔬菜,這樣會讓你更加飢餓,代謝更加紊亂,血糖水平不穩定;而且,素食者的蛋白質攝入量不足,容易導致脂蛋白合成減少,肝細胞脂肪轉運障礙,反而會引起或加重脂肪肝。


建議肥胖人群堅持低糖低脂的膳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飲酒。也可以讓專門的營養調理師開出膳食處方。



適當運動


定期鍛煉能夠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降低胰島素水平。


輕度脂肪肝患者主要選擇以鍛煉全身體力和耐力的運動,比如慢跑、中快速步行、騎自行車、跳繩、游泳、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做廣播體操等,可以降脂減肥、促進肝內脂肪消退。




運動量以中等強度為宜,每周4次以上,累計鍛煉時間至少150分鐘。通過改變健康的生活方式3~12個月,可以改善大部分脂肪肝患者肝臟功能。


體重過重的患者至少要降低原先體重的5%,才可能使脂肪肝好轉。減重不能過快,一周別超過1.4公斤,否則會引發肝功能波動。



定期複查


到正規醫院的消化科或肝病科接受檢查,請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制訂治療方案。


糖尿病患者要在醫生的幫助下戰勝不穩定的血糖水平;控制對碳水化合物的渴望,防止出現低血糖等。


目前並沒有治脂肪肝的特效藥,西藥常用保護肝細胞、降脂及抗氧化的藥物;中藥可嘗試丹參、山楂、草決明、瀉澤等。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