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家園共育”、“家園攜手”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家長們從以前送完孩子遠遠地站在校門外張望、一學期參加一次例牌的家長會,到現在可以參與到孩子在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實在是教育前進的一大步。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有他的曲折與糾結。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一位家長的自述。

我的孩子是由爺爺奶奶幫助帶的,我們做父母的省了不少心。

但我的侄子當年是請阿姨幫助帶的,我的哥嫂經常會說到請到合適的阿姨有多難,留住他們更難。

幫助帶孩子的阿姨不管在哪個家庭通常都很受待見,會非常被主人重視,要漲工資漲工資,請假就放假,提個什麼要求都盡量滿足。道理很簡單,因為家長怕阿姨“心情”不好,影響到她對自己孩子的照顧和態度,而家長又不可能24小時監督。

我有時想,如果明白老師的“心情”也同樣對孩子重要,家長也許拿出一點點對待家裡阿姨的“小心”來對待老師,這對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班上的所有同伴,將是多麼受益的事情,很多家校之間的沖突就不存在了。

家長們知道給自己帶孩子的阿姨一切靠“自律”,很多素質也不是太高,所以要陪著“小心”,讓她盡量心情愉快地帶自己的孩子。而老師都是受過比較好的教育,又有上級主管部門、學校約束著。所以,很多家長一般謹慎地對待阿姨,但並不擔心老師。

但是,人都是有情緒的,就像家長情緒的波動就直接影響到孩子,老師的“心情”可能會影響到一個班級的孩子。

其實,當今年輕的教師很多就是獨生子女家庭長大的,他們拿到的工資也不見得會比一個家庭裡帶孩子的保姆高。但是,他們有的還沒有成家,就帶著在家裡被幾個大人伺候的幾十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裡被幾個大人同時帶著還會磕著碰著,如果是在學校或幼兒園裡受了一點傷,家長就難以接受了;有些孩子一生病,家長就認為是學校或幼兒園沒有照顧好,沒有盡責;有的孩子一說不想上學或到幼兒園,家長會立刻想這孩子在學校怎麼了,就會馬上質問老師......

當老師面對每一個孩子時,事實上都會看到孩子身後的家長。家長給老師腦海裡的形象,有的總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可能凶神惡煞般;有的總是笑眯眯,有的焦慮;有的寬松,有的嚴苛;有的一想起就讓老師緊張,有的總是讓老師很放鬆......

偶爾,我也會有與老師們聚在一起的機會,發現他們討論的永恆話題就是“家校工作”。老師都會談到對家長的各種“印象”,其實這些印象會影響到老師對孩子的評判,會影響到老師如何與孩子們一起相處。

當老師們聊到不被家長理解時,普遍感覺很苦惱和無奈。

是的,如果你是一位教師,當家長一大早就黑著臉對你說話時,可能就會影響你一整天帶班的心情。當家長晚上在各種群裡討論班上的事情時,傳遞著那負能量時,只要你知道,可能就會影響你的休息以及第二天的心情......而所有不明就裡的附和者甚至旁觀者都成為了“幫凶”。

沒有完美的家長,老師不能要求所有家長都尊師重教,彬彬有禮。其實有些動輒挑刺的家長,他並不是只挑老師的刺,在哪兒都這樣,他就是一個“刺頭”。老師的“心情”不應該受這些家長的左右,更不能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他的孩子甚至整個班級的孩子身上。

同樣的,也沒有完美的老師。任何一個群體,優秀的總是少數,孩子能夠有幸碰到好的老師,那都是家長和孩子的好福氣。

整體上,教師這個群體都有專業培訓,都有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和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沒有底線”的老師畢竟鳳毛麟角。

但是,作為家長,我們都沒有接受如何做家長的專業培訓,大部分的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與孩子共同成長。不僅是和老師相處的問題,就是如何與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相處,常常表現得很“任性”。

我是一個企業經營者,對下屬要求嚴格,過去我經常對下屬嚴厲斥責,效果並不好。後來發現多認可多鼓勵,不僅其他人工作積極性高、業績好,而且自己的心情也好。

孩子上學後,我給自己定的規矩就是永遠不在孩子面前講老師的不是,對老師的工作積極支持配合,引導孩子客觀理性地去體會師長之心。這樣,一路走來,自己反而省心不少。

細想一下,自己孩子的成長如果看成一個企業的話,做父母的才是真正的老闆,是虧是賺最後你都得兜著,老師充其量是職業經理人或者是中層領導,只會在某個階段陪伴和引領你的孩子走過一段路,為你的企業出謀劃策,共同創造收益。

這樣說,並不是說我們做家長的服輸認栽,對老師要謹小慎微。更主要的是,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與他人特別是與老師相處的時候,多支持多包容,這就是在教自己的孩子如何為人處世,這也是孩子未來的立身之本。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