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繼榮曾經提到過一個很有趣的測試題。

第一部分是由孩子作答:「父母中,誰教會你系鞋帶,誰帶你放風箏,誰告訴你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第二部分是由家長作答:「孩子的心事會告訴誰,孩子的性格與誰相近,誰為孩子鼓掌最多……」

育兒路上獨自大包大攬的劉繼榮,看著兒子和自己勾選的全是媽媽,內心很驕傲也很得意,滿以為自己會是100分的「超人媽媽」,卻不曾想只得了50分。

評語是:您的孩子嚴重缺乏父愛,這將會影響孩子的心態,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別的認知、人際關系的處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優秀,走向社會以後會更容易成功。

育兒路上,這6件事,

媽媽一定要放手讓爸爸去做。

1.主動分擔家務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爸爸做不做家務,會影響孩子尤其是女兒的職業選擇。

在爸爸不做家務的家庭中,女兒傾向於選擇老師、護士、家庭主婦等職業,而在爸爸做家務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在職業選擇上更自由和多元,會挑戰CEO、企業高管、軍官等男性化的職業。

不僅僅是職業的選擇,女兒的婚姻觀、親密關系的建立,都深受父親的影響。

曾經有一個短片《你的樣子,就是你女兒未來老公的樣子》刷爆朋友圈。

短片中,年邁的父親看著自己曾經寵愛的小姑娘每天下班後要洗衣服、做飯、陪孩子做作業、收拾家務……忙得焦頭爛額,而女婿則在一旁悠閒地喝咖啡。

這位父親為女兒寫了一封道歉信:

寶貝,

你現在已經長大了,你以前玩過家家,而現在打理自己的家,還有你的公司。

我很自豪,也很愧疚,愧疚你不得不自己一個人完成這些事。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你,這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你的丈夫也有份。

但我也沒資格說他,因為我從來沒有幫助過你的媽媽,你老公肯定也是從他爸爸那學來的……

也會花6個小時給孩子們搭建真正的雪屋。

在跟爸爸玩鬧的過程中,孩子們跟爸爸的關系會越來越親密。

陪伴的時間不在於多而在於精,5分鐘或許不多,但爸爸全情投入其中,日積月累,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放手讓爸爸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滿滿的游戲力,陪著孩子玩游戲,成為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多彩和有趣。

4.陪孩子做一件「他想做」的事

英國兩個小男孩在父親的影響下具有極強的冒險精神,並在4年前跟爸爸約定了一個冒險任務「在18歲前,完成500次冒險」。

每一次冒險,都是對世界的一次探索。

他們一起學習用網兜捕魚,在雪地裡建造冰屋,在野外生存……

最激動人心的是,他們一起改造了一艘玩具船,取名為「冒險號」,於2017年5月29日,將其放入大海開始了「環游世界」的夢想。

台灣心理學博士許皓宜曾經寫道:父親扮演「燃料」的角色,能夠推動孩子向前探索。

從母親安全的懷抱中走入人群,從內心發展處對世界的興趣,與對於人生的冒險沖勁兒。父親,是我們對未來與未知充滿好奇的源頭。

帶著你的孩子去爬山,去滑雪,去學習捕魚,去尋找各種稀奇古怪的植物,去探究恐龍的秘密……

而跟著父親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會更加勇敢、獨立,具有冒險精神,並保有一顆仰望星空的好奇心。

5.定期安排跟孩子的「獨處」時光

陳小春在兒子出生後也會常常抽時間陪著兒子Jasper,但跟Jasper並不是特別親近。依然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期中,他對Jasper大吼,而Jasper一直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

後來,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兩人有了獨處的機會,一起露營,一起做飯,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戲……陳小春越來越了解兒子,而兒子跟他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會常常跟爸爸說「我愛你」。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系,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

你可以獨自帶著寶貝去露營,去旅行,去海邊看日出,也可以帶著他一起去外地出差……

在單獨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過程中,爸爸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靠近孩子。

的關系,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

6.每天陪孩子吃晚餐

美國的傳奇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給中國家長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條就是每天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吃晚餐。

而他們的總統奧巴馬就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每晚6:30要和家人一起吃飯,每周最多錯過兩次。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更需要爸爸強壯有力的臂膀和引領。

育兒路上,爸爸應該擔起父親的責任,在孩子的童年記憶中留下清晰而美好的身影,而不只是一團影子。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爸爸還要記得寵愛媽媽喔,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在愛的浸潤中長大的孩子,見過愛的模樣,才會懂得去愛別人,像小太陽一樣散發出愛的光芒,給愛的人滿滿的愛和溫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