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

常常聽到爸爸媽媽們討論——孩子學什麼知識,參加什麼興趣班,分享的都是學習材料、資源等等,但其實,隨著搜索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獲取各種知識的門檻會越來越低。相對於早晚都會學到的知識,從小擁有好習慣顯得更加重要。

相信你也聽說過《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其實在美國,這本書的少兒版——《快樂孩子的7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appy Kids)和《傑出青少年的7個習慣》(The 7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也非常流行,美國學校把它們歸納為“孩子成長的7棵習慣樹”。下文我根據我從兒子在美國讀書過程中的觀察與思考,逐一闡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習慣1:積極主動,我的人生我負責

Be practive —— you’re in charge

對自己負責,做事積極主動;管理自己的行為、態度和情緒;做了錯事不怪別人,而應反省自己;不用別人說我也會去做正確的事情,哪怕沒有人在看。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幫孩子准備第二天上學的書包,後來發現適得其反。有一次我沒在家,他就完全蒙了,第二天上課要交的作業、要用的文具都沒裝進書包,這讓我感覺他對我的過分依賴。

後來我用兩天的時間,讓他看著我收拾書包,然後讓他自己裝,最後再檢查一遍,告訴他有什麼東西漏掉了,經過一周的訓練,他完全可以自己收拾書包了。接著,我把越來越多的事情交給他自己負責,比如收拾玩具房、洗自己的襪子、甚至幫忙制定假期旅遊路線等。

很多家長怕把事情交給孩子會弄遭,可是誰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給他一些嘗試的機會,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像!

▋習慣2:有目標,有計劃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Have a plan

做事前先定計劃和目標,努力去做有意義和能帶來積極影響的事。

上周拜訪了一個做教育的團隊,他們有位從美國回來實習的學生,他說,這位實習生最大的特點是,每次給她分配任務時,她第一個問題肯定是“for what?”以終為始,目標感很強,然後就是定計劃,列清單,所以每次都把任務完成得很出色。

孩子每次放假,我都會和他一起列了張計劃表,把想做的事情列下來,再寫出要做這個事的目標和計劃是什麼,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問題:你打算做一件什麼事?做這件事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通過做這件事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和結果?計劃用多長時間做完這件事?

▋習慣3:做事分主次,先工作,後娛樂

Put first things first – Work first, then play

不該做的事,勇於說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時間;學會制定優先級,做日程表,並執行計劃;對自己有紀律,做事井井有條。

如果一件重要和一件緊要的事情放在你面前,你會先做哪個?“做事情要有優先級”是美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受到的教育,訓練孩子迅速區分開——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該做的事先做哪個等等。養成這個好習慣,能讓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保持理性,更愉快高效地完成學習及生活中的各項事務。

▋習慣4:從雙贏角度考慮問題,利己利人

Think win-win – Everyone can win

勇於爭取自己想要的,但同時也會考慮別人的需求;有矛盾的時候,尋求能平衡彼此需求的解決方案。

幾個月前,孩子的小姨給他寄了一個玩具,剛好鄰居家的小孩Jose也在,看到玩具後非常喜歡,就央求孩子借給他玩幾天,可孩子怎麼也不肯,還把玩具藏了起來。

一天放學後我看他興致沖沖地把玩具拿出來玩,突然Jose也跑來了,他便立馬躲進衣櫥裡。事後我告訴他,應該用think win-win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不然你自己玩不好,Jose也不高興,相當於lose-lose。後來,孩子非常熱情地把玩具帶到Jose家,兩人開開心心地一起玩了一下午,大家都win了。

▋習慣5:先去理解別人,再求被人理解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仔細聆聽別人的主意和情感,努力從他人角度去理解問題;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插嘴、不打擾,並注視他的眼睛;能自信地說出自己的主意。

用大家的老話說,這點就是學會站到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先做到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大家不妨在生活中試試“Show your respect”這句話,這句話是美國父母們經常給孩子說的,印象中聽過好多次,後來我自己也學會了。孩子們從小就會被要求和人溝通要認真聽、不打斷,你可以表示不同意,但是必須要show your respect。

▋習慣6:協同——合作會更好

Synergize ——Together is better

珍重別人的優點,向他們學習;即使別人和自己很不一樣,也能與大家友好相處;能有效地進行團隊合作,始終保持謙虛的精神。

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說到合作,的確是很多中國孩子的一個痛點。比如中國的金牌體育項目,都是羽毛球、乒乓球、跳水、體操等個人項目居多,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讓孩子多參加合作型的體育項目,例如足球、籃球、棒球、橄欖球等,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學會配合、協作、共贏。畢竟,一個人雖然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能走得很遠。

▋習慣7:磨刀不誤砍柴工,尋求健康和平衡

Sharpen the saw——Balance feels best

注意飲食、鍛煉和睡眠;多花時間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而不是電腦手機。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美國教育裡很重要的一課,他們會學習營養搭配知識,孩子的學校每年都有一個叫21 challenge的活動,倡導家長和孩子連續21天,每天動手做一樣健康食品,孩子和我去超市買東西,都會很注意查看食物的保質期和熱量。

建議父母們多讓孩子進廚房,或者一起挑選食材,讓孩子知道每種食物中都有什麼營養,怎樣做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等。無論走多遠,健康始終是第一位!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習慣。讓孩子從小養成一些好習慣,對他的成長甚至一生都會產生重要作用。不過家長們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一般說來,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慢慢來吧,貴在堅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