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多吃4種養生草,勝吃補藥,還可預防各種疾病!

食安香洲3天前61評論

立秋過後,是開始進補的時間啦!不過,眼看全國多地暑氣還沒散,實在不宜貿然大補。

這時候,吃一些有養生功效的“草”(植物藥),既有益身體,還豐富了自己的菜單,可謂兩全其美!

這些草(以及很多其它的花草樹木),實際上,是植物藥在生活中的“真身”。植物藥是中藥中數量最為龐大的一類,它們不只是存在於醫藥書本、醫院藥房裡。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一門類。大家可別小看它們哦!要知道,這些草看似其貌不揚,實則養生功效喜人,會吃的話,還能防病呢!

雞骨草

濕熱剋星,護肝良藥

雞骨草,又名黃頭草、黃仔強、大黃草,盛產於廣東、廣西等地,其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胃經。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疏肝止痛的功效。

✿功用:雞骨草性涼,適用於濕熱體質人群。這類體質的人,可於兩脅不適,胃脘脹悶,食慾不佳,口苦口黏,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時使用。

肝炎新得者,體質較為盛實,多與濕熱有關,尤其是急性黃疸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伴有黃疸者,最適合用雞骨草煲豬瘦肉調理。

需注意,雞骨草用於治療肝炎病人時,其病程宜新不宜久。

▲注意:雞骨草的種子含有毒蛋白,具有毒性,誤服後出現口腔灼燒感,腹痛,嘔吐等中毒症狀。使用前務必把果實去除干淨。平素畏寒、虛寒體質的人,也應避免過多食用雞骨草。

艾草

溫止血,散寒止痛

《藥典》(2015年版)載,艾葉其辛、苦、溫,有小毒,歸肝、脾、,能溫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常用於吐血,衄血,崩漏,多,胎漏下血,少腹不孕;外治皮膚瘙癢。

✿功用:風寒初起,或陽虛體質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出現或日常調養,取陳艾葉多少不拘、生薑片若干煮水,放溫(不兌涼水)泡腳。

新鮮的艾草嫩葉,可作為菜蔬食用,與蛋、肉等食材同烹。艾草剁碎、磨汁,或煮綿軟後取出摻入糯米粉,做成青團、艾餈等傳統點心。

另外,鮮或乾的艾草、艾根,還能煮茶燉湯。

▲注意:凡藥皆有偏性,艾草雖好,多用不妥。外用泡腳、入膳食用,應注意用量和頻率,每周不宜超過3次。

推薦食譜:艾葉紅糖湯

原料:生薑5片,大棗5枚,艾葉15克,紅糖適量。

做法:所有食材,用水煎服即可。

主治功效:散寒、止痛,主要用於虛寒

車前草

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藥典》(2015年版)載其“甘、寒,歸肝、腎、肺、小腸經”。

全草能清熱利尿通淋,祛痰,涼血,解毒,常用於熱淋澀痛,水腫尿少,暑濕洩瀉,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其子能清熱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常用於熱淋浬痛,水腫脹滿,暑濕洩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

✿功用:痛風發作時,可取干車前草30~60克,鮮者加倍,水煎2次服用,每日1劑,連續服用1~2周,有助於緩解症狀。

▲注意:車前草性寒,不宜長期服用。

推薦食譜:車前燉豬小肚

原料:豬小肚約200克,瘦肉100克,新鮮車前草90克,薑片、料酒、鹽、味精、胡椒粉、蔥段適量。

做法:

1. 豬小肚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出,洗去臊味,切塊備用;

2. 瘦肉洗淨切塊,焯水備用;

3. 新鮮車前草摘洗干淨;

4. 將所有食材、薑片和料酒一同放入湯鍋中,大火煮沸後,中小火燉至熟爛,加入鹽、味精、胡椒粉、蔥段稍煮後即關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