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少年商學院教研總監Evan老師。

孩子學習總是磨磨蹭蹭,用禮物甚至物質激勵孩子,效果卻未必好……無數家長在激勵孩子主動學習上非常用心,但方法不當,只會事倍功半。今天分享兩個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用什麼激勵是後話,關鍵在於“馬上就給”

“等你考上第一名,我們就去旅遊!”“只要你表現好,你生日時我就給你買你要的那款游戲機!”……不少家長喜歡許諾“未來”,但孩子可不吃這一套。

這是因為,人性都有一個特點——重視眼前的利益,即使經過冷靜的思考,相較於未來有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人們仍然會選擇眼前的利益,以及當下的滿足感。

有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比如今天,你告訴孩子說,今年過年的時候,我會給你一個500塊錢的紅包,但是如果你願意多等一周,我就給你550元的紅包——這個時候,孩子會想,就多忍一周,還能多獲得50塊錢,感覺不錯啊!反正是半年後的事情,再多等一個星期也沒什麼關系,所以他欣然接受這個條件。

但是如果換一個場景,假如孩子明天就要過生日,你給孩子500塊錢零用錢,這時候你再提出這個條件,孩子就不太願意了——他希望立刻獲得這個滿足感,所以他會優先選擇,先拿這500塊錢。

這是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有興趣的父母可以測試一下孩子,看看他的真實反映。總結來說,即使孩子明白,我要擁有一個非常好的未來,當下就要好好學習,他還是會忍不住要玩,要滿足當下的快樂,會把學習拋在腦後,心裡想——明天再學就好啦,不差這麼一兩天的。

類似這樣的拖延症,其實並不局限於孩子,很多大人也有,例如明明知道該減肥了,卻輸給了眼前的誘惑,大吃大喝。或者是明明知道要戒煙,卻還是忍不住要到一個牆角去抽一口。

換句話說,只要把獎勵放在孩子面前,提高當前學習的誘因,孩子才會優先選擇當下努力。這種誘因,我們稱之為“馬前的胡蘿卜”,希望父母明白這個特性,明白這個道理,如何讓孩子立刻就用功讀書,而避免往後繼續拖延。當然什麼 樣的激勵也非常重要,還要避免“得寸進尺”。

▋考高分就給獎勵!這種承諾事倍功半

另一種比較常見的激勵方法,是“考高分就給你獎勵”,但比起“讀完一本書就給你獎勵”,您認為,哪一項激勵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學習力呢?

哈佛大學的弗萊爾教授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來自250所小學二年級到中學三年級的大約36000名學生分為兩組,做對比研究。第一組的孩子,獲得了“產出獎勵”,比如考高分、比賽獲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獎勵,另一組孩子,獲得了“投入獎勵”,比如讀完一本書、按時上學、認真做題,就能得到獎勵。

雖然對於孩子來說,在不同的實驗中都表現出了干勁和喜悅,但是結果呢,讀書給於獎勵的孩子在成績上會有顯著的提升。而考高分才給獎勵的學生,成績卻完全沒有提高。 

這個結論有點意外,其實,這個實驗的關鍵,在於測試孩子對獎勵的行動和反應。讀完一本書就給你獎勵,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行動是非常明確的,只要你看書,只要你做題你就能獲得獎勵,相反,考高分給獎勵,卻沒有告訴孩子怎麼樣做的方法。雖然孩子也充滿干勁,但他不知道怎樣做,無從下手。

弗萊爾教授在實驗後進行調查問卷,采訪了“考高分得獎勵”小組的學生,發現,幾乎所有孩子對學習的態度,都變成了“我要仔細讀題”、“我要認真檢查”等圍繞著考試技巧來進行的反思,而沒有“思考不懂的問題要向老師提問”、“上課要認真聽講”、“多閱讀”等提升成績的根本原因。

所以,家長們在獎勵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獎勵孩子的投入,而不是獎勵孩子學習之後的成果,這樣才有可能讓孩子重視並享受學習的過程。

▋中學以後,更適合直接用錢激勵

那麼,經常獎勵孩子,是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經濟學裡有一個詞,叫“外在誘因”,獎勵孩子學習,就是一種外在誘因,很多家長擔心經常使用這種外在誘因,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成功讓孩子願意學習,但在長期看來,卻不免擔心,孩子會不會模糊了學習的目的,喪失了學習的樂趣。

實際上,確實有外在誘因排擠內在誘因的案例,例如獻血給錢,獻血者反而減少。因為使用金錢等外在誘因之後,獻血來回饋社會的內在誘因消失了,這點確實要注意,否則容易本末倒置,但是前面提到的,哈佛大學的弗萊爾教授做的對比試驗中,還分別對有獎勵的實驗組和沒有獎勵的對照組進行了觀察,結果是,得到獎勵的孩子並未喪失讀書的樂趣,內在驅動力依舊旺盛。

那我們來繼續引申一下這個話題,用錢來進行獎勵可以嗎?

這個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要區分年齡。《蘋果橘子經濟學》的作者、芝加哥大學教授Stephen,也做過一個對比實驗,他以獎杯來替代獎金,作為孩子學習的獎勵,獎杯的價格並不昂貴,也就大概100塊錢左右,但是對於小學生而言,同樣金額的獎杯比金錢更具備激勵效果,從這個試驗可以得出:孩子小的時候不妨使用金錢以外的東西作為獎勵,例如獎勵一個獎杯,頒發一個獎牌來激勵孩子的干勁。

但是對於初中、高中以上的孩子來說,金錢的效果可能更好。相信很多家長對於給錢的這個行為感到猶豫,我倒是認為,只要錢給的正確就沒有問題。支持這個論點的根據,也是來自於弗萊爾教授的另一個實驗後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得到金錢的孩子,不但沒有浪費金錢,他們感覺到這錢確實來之不易,反而會減少在娛樂游戲零食衣服方面的開銷,變得更加珍惜。

需要注意的是,物質激勵孩子本身並沒有問題。但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正確的財富觀,比如開個銀行賬戶,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培養契約精神等 ,很多時候,家長朋友確實也需要更新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金錢的獎勵。硬幣都有兩面,關鍵是如何引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