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迪(檔案照)

(吉隆坡24日訊)首相敦馬哈迪說,他一再堅持實行第三國產車計劃,是為了將我國打造成生產型國家,而非消費型國家。


馬哈迪接受網媒“當今大馬”訪問,回應民眾對第三國產車計劃給予負面評價時說,與中國、美國和韓國不同,我國是純消費型國家,完成不懂得如何生產,他希望透過提升我國的工程能力,將我國轉換成生產型國家。

“我之前訪問中國時,發現該國並不只是消費而已,他們也生產自己要消費的物品。

“一般消費者只是想著如何為自己購買更廉宜的汽車,但政府必須為國家著想,對國家好的未必對消費者好,但長遠來說國家會為此而繁榮。”

詢及為何對汽車行業如此著迷時,馬哈迪說,汽車行業是學習工程學的最好途徑,因為一輛車是由4000個零件組成,一般人獲得這些零件後卻不懂得如何組裝,因此必須學習如何生產這些零件,以及如何組裝它們,就能從中學習到工程學。

“當你懂得如何生產這些零件時,你就能生產其他機械,或是其他國家汽車使用的零件,透過製造車輛就能學到實際的工程學。”

馬哈迪也說,製造車子比製造火車好,因為民眾買車多過買房,從中將讓汽車行業擁有市場,使該領域得以生存。

“雖然汽車很昂貴,但許多人願意購買它,使它的市場規模佔全球最大,單是中國平均每年就生產3700萬輛車。”

馬哈迪也重申,前朝政府開放市場的政策,是導致寶騰市場比例縮小的原因,並認為任何新興行業都必須有一個保護措施,只有在達到成果後才逐步減少。

他也相信,民眾會接受第三國產車計劃,但這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