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代的太監,大家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個滑頭滑腦、鬼鬼祟祟的形象,事實上任何行業都有好人壞人之分,古代不僅僅有趙高、魏忠賢、李蓮英之輩,也有老實本分、功德無量的太監。比如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個人,張居翰。

張居翰,唐末至五代的一個宦官,要了解這個人,先看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

唐昭宗年間,主要政治問題是宦官亂政。昭宗傾盡全力打擊宦官,只要是宦官,不管好壞全部除掉。而張居翰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太監,卻躲過了這次屠殺。

張居翰能死裡逃生,全賴於他有一個好哥們兒,劉仁恭。當時劉仁恭任節度使,他對上面謊稱已把張居翰殺掉,背地裡偷偷把他藏了起來。

後來,梁兵攻打劉仁恭,劉仁恭派張居翰跟隨晉王李存勖攻打潞州。奪取潞州後,張居翰當上了監軍。後來李存勖稱帝,張居翰升任樞密使。

在那個時代,太監亂政似乎從來未被根除過。李存勖稱帝後,宦官郭崇韜又開始專權,剷除異己。

張居翰這個人,默默無聞,做事從來都是小心翼翼,從不越界。正是這種低調,讓他躲過了郭崇韜的迫害,保全了性命。

如果不是後來發生的這件事,張居翰很可能會永遠這樣低調下去,史書上也不會有他的名字,他不過是那場大屠殺中倖存下來的一個小太監。

公元925年,李存勖命太子李繼岌出征後蜀,張居翰隨行。

後蜀自然不是後唐的對手,兩個月後,王衍自知不敵,索性投降了。據說李繼岌到成都後,王衍「身穿白衣,銜壁牽羊,以草繩系頸,迎降道左」。

李存勖當即下詔書,讓王衍搬家去洛陽。誰知,當王衍行至陝西一帶的時候,河北的李嗣源突然造反。李存勖不得不東征平叛。

當時太子李繼岌還沒從成都趕回來,自己又要東征,國內必然空虛。李存勖顧及王衍族黨不少,一旦作亂,後果將不堪設想。

李存勖想來想去,作出了決定——誅殺王衍一行。他下了詔書:「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張居翰盯著詔書上的八個字,心裡很不是滋味。按照詔書,王衍族黨也就是搬家的一千多人全都得死。他認為王衍既然已經投降,這樣做未免太過無情。

於是,張居翰冒著殺頭的風險,修改了詔書,將「王衍一行」改為「王衍一家」。

就這樣,後蜀百官和王衍的僕役等一千多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幸運的是,當時正處戰亂,李存勖忙於戰爭,自顧不暇,沒有追究此事。

最後,李存勖被弒,張居翰告老還鄉,落得善終。928年,張居翰病逝於長安,終年71歲。

張居翰也被後世稱為「最仁義的太監」,他憑藉一己之力挽救一千多人的性命,值得被後人稱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