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探究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發現團體運動最有助心理健康,其次則是騎車,而且不論是到戶外騎自行車,或是在室內飛輪單車,都有一樣的效果。

這份刊登於《刺胳針精神病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報告,是第一份探究不同運動對心情、心理健康影響的報告,而且研究規模非常龐大。

研究人員分析,受試者過去一個月中,有多少時間、日子會因為壓力、憂鬱或情緒問題,而覺得「心情不好」。

結果發現,通常必須以團體方式進行的體育活動,能比單人從事的運動,帶來更大的助益。

報告顯示,從事棒球、籃球等團體運動的人,一個月當中心情不好的日子,比不運動的人少了22.3%。其次是自行車或飛輪,有氧運動或健身房排第3、慢跑第4,而做瑜珈和打太極拳,則排第5。

以下為從事不同運動一個月後,心情提升的程度:

團體運動 22.3%

自行車或飛輪 21.6%

有氧運動或健身房 20.1%

跑步或慢跑 19%

瑜珈或太極拳 18.9%

冰上或水上運動 18%

走路 17.7%

做家事 11.8%

報告主要執筆者、耶魯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恰克勞(Adam Chekroud)說,團體運動因為蘊含社交成分,因此可以帶來額外的助益,而騎車、慢跑、瑜珈和打太極拳則光是自己做,就可以提振心情。

恰克勞說,希望在未來的進一步研究,可以更仔細探究為什麼做這特定運動,特別能讓心情好,以及設法想想看,有沒有可能進行差異化,讓不同的人找到最能帶給自己快樂的運動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