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可以傳授的,但人生的智慧需要喚醒。一個優秀的老師能夠喚醒學生的智慧。“教育教育,不僅是教,更在於育。”點燃別人心中的燈---優秀老師可喚醒孩子智慧“老師最重要的職責是發現人,每位老師都有機會點燃別人心中的燈。”

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發表公開信:一年後,阿裡巴巴20周年之際,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正式宣告退休。

很多人對退休的定義就是養花遛鳥公園聽曲兒,但今年已然54歲的馬雲卻說:在創建阿裡巴巴之前,他就是名教師。 退休後,他將回歸教育,做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

這個創造了全球網際網路商業帝國,拉動中國經濟科技多線發展的傳奇人物,他進軍教育的實踐,勢必走在大多數傳統教育模式的老師前面,更多地影響這個時代。

那麼,您知道馬雲的教育觀是什麼樣的嗎?

01

不聽話的孩子

比聽話的孩子,更有前途

2017年,在《新鄉村校長領導力課堂》上,馬雲提出,關於教育,比放任自流更可怕的,是老師和家長用狹隘的定論,打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問:這個東西是圓的嗎?

你回答:方的。

孩子問:我這樣做對嗎?

你回答:不對。

用新潮點的說法,這就叫:“把天聊si了。”

孩子每一個問題你都用正確答案去解答,解決方法簡單粗暴,卻忽略了孩子的理解過程,不僅無益於孩子真正認識這個世界,還給親子關係加上了一層又一層的屏障。

捫心自問,一個什麼都不問,默默消化困難的“聽話”的孩子,和一個愛笑愛鬧對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的孩子,你更愛哪個?哪個又會更有未來?

鼓勵孩子:你把這個東西和圓球比一比,看它有什麼不同?

啟發孩子:當媽媽這樣對待你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媽媽你很難過!

保護孩子的好奇和疑問,不貪圖省事塑造孩子的“聽話”,才是呵護未來的天才和偉人的舉措。

這是教育的必經之路。

02

不拔尖的孩子

比拔尖的孩子,更有魅力

馬雲在創業論壇上談到:他面試過幾萬名年輕人,任何方面總是第一的孩子,進入社會後,表現卻往往不如人意:狂妄自大,心胸狹隘,缺乏團隊精神。

相反,那些各個方面都是中上等的孩子,會在崗位中給老闆驚喜:你批評他,他坦然接受。你表揚他,他很少驕傲。他容易和周圍人打成一片,更有親和力和領導力。

他說,教育孩子和創辦企業,本質並無不同。現在孩子,最缺的就是挫折教育:遇到問題就放棄,碰見困難就求援,遭遇失敗就輕生。

所有這一切,皆因沒有激發自我的力量和智慧。

把孩子培養成名次總考第一,是容易的。 難的是,即便不考第一,他也能接受自己熱愛世界。

引導孩子,在體驗中認知,在認知中解決,在解決中智慧,在智慧中自信,至關重要。

這是教育渡人的偉大使命之一。

03

有缺陷的孩子

可能比全面的孩子,走得更遠。

談到自己的成長經歷時,馬雲說,他自幼喜歡英語,但對化學提不起興趣,至今無法認全元素週期表。

中學時,化學老師曾恨鐵不成鋼地批評他。父母也為他嚴重偏科頭疼。

唯有他自己相信,高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喜愛,並做到極致。

憑藉對英語的熱愛,他被特招;

憑藉英語的優勢,他做起翻譯社;

直至最後,創立商業帝國阿裡巴巴,瞭解更多支援更多化學物理專研人才,為現代化科技的發展與應用起到巨大功用。

接納孩子的劣勢和殘缺,才能精進他的優勢和特長。 優秀的人並非樣樣俱全,甚至可能只擅長某一類型,但誰又能說,他就不能夠因為這個專長去正面影響其他的“不擅長”呢?

讓孩子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是教育必須直面的選擇之一。

04

有興趣的孩子

比有證書的孩子,更有質感

12月7日,阿裡巴巴集團董事長在上海市浙江商會第九次會員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

中國創新不好,歸根到底是教育的問題。

教,中國的學生全世界考試最好,但是我們育是培養文化、情商。

我們是教,把育的東西拿走了。

作為父母,或者說作為一個看似更有生活閱歷、社會經驗的成年人,我們更樂意讓孩子被動地接受我們認為有用的、有意思的知識。

但這只不過是複製和傳遞的“教”。

“育”,是和孩子一起主動成長,是通過言傳身教和孩子一起感受社會的發展。

相信孩子能抵達你沒有到達過的地方,鼓勵孩子去體驗你沒有體驗過的人生,是蝶變,更是突破。

如果每個孩子十年寒窗的時間裡都禁錮在數學等學科的學習中,真正長大後,突然發現這些東西實際上很少用得到。

那麼,在艱辛生活中,連一個真正感興趣的東西都沒有,又該怎麼支撐一個成年人挺過絕望呢?

正是因此,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是關鍵中的關鍵。

這是教育應該惠及每個孩子的福利。

05

會玩的孩子

比會學的孩子,更有未來

2017年的中國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上,馬雲提出:

如果我們再一味的要求孩子si記硬背,

30年後,孩子是找不到工作的。

因為,你的孩子能幹的,機器人比他做得更好。

他說,比佔有知識更重要的,是擁抱智慧,要讓孩子在體驗和遊玩中擺脫重複和機械,成為一個有感情有創造的人。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30年後孩子更需要的是哪一種“智慧”呢?

9月17日上午,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現場,BAT李彥宏、馬雲、馬化騰同場發表了演講。

馬雲 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現場再談新製造,對於AI的發展,馬雲特別表示未來30年智慧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徹底重塑傳統製造業。

李彥宏 在演講中提到,未來真正的AI公司,是AI思維、AI能力、AI倫理“三位一體”的概念,否則就會被淘汰掉。

馬化騰 則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慧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另外,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時代。

細心的家長不難發現,雖然在各位大佬的發言只表達了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漸漸滲透到企業、公司、城市和國家這一事實。

但在他們的言外之意裡,在當今大資料時代的快速發展下,和機器對話的能力早已經影響到了孩子身上。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