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左右的寶寶,其實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徵,有的寶寶喜靜,有的寶寶愛動,可是不管哪種類型的寶寶,都喜歡和父母有良好的互動。由於這個時候的寶寶還不太會說話,所以就需要父母對寶寶的眼神、手勢、動作等所有行為、信號進行觀察,做出相應的反應,以適應寶寶的需要。但是,有些事情是寶寶最害怕發生的,父母們要多加註意。

對於孩子而言,尤其是3、4歲的孩子,安全感還沒有建立之前,身體和心理都很脆弱,往往一些很不起眼的事情就會嚇到他們。所以,寶媽寶爸不要輕易做一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

一、害怕被嚇唬

對於孩子偶爾的不聽話,很多父母都會用不適當的方法去嚇唬孩子,讓他聽話。

比如,孩子鬧人不聽話的時候,什麼“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員警就抓不聽話的小孩兒”;“再不去睡覺,我就告訴你爸爸”等等管用伎倆。或許孩子聽到這些會乖乖聽話,但是,如果經常這樣嚇唬孩子的話,很容易給孩子留下心裡陰影。

二、害怕爸媽的冷落

如果父母有意無意的冷落孩子,比如不抱他、不跟孩子玩耍、假裝生氣,等這些都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的行為,很容易導致孩子長大後會有刻意討好別人的行為,尤其是敏感的孩子,內心總覺得自卑。

所以,孩子內心的安全觀非常重要,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給他們足夠的愛,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強大的內心。

三、害怕穿“白大褂”的人

對於白大褂,年幼的孩子都會很害怕。醫生在孩子們看來,表情嚴肅,不僅要給自己打針,還要吃很苦的藥,典型的“大壞蛋”。

尤其是身體素質不好的孩子,對醫生有很強的畏懼心理。寶媽在帶孩子看病時,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告訴孩子“醫生是給我們治病的,這樣我們才能快快地好起來!”

四、害怕突然的巨響

每到春節,各種炮仗都時不時地想起,很多寶寶都會被這麼大的聲音給嚇一跳,更有什麼孩子被“嚇病,嚇到高燒”這麼一說。

所以,在孩子受到驚嚇時,父母一定要及時的安慰孩子,讓孩子儘快脫離恐懼的狀態。不要因為寶寶的哭鬧而心煩氣躁,以免給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傷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