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分享了一個女兒的自白——《有一個特別酷的爸爸是怎樣一番體驗?》,溫暖了無數人的心,尤其是最後那句:“我在我父親的懷抱裡避難,讀著他意味深長的人生,像堅定信仰一般愛著他——他才是我的精神世界”,可謂點明了“父親”這個角色,對於孩子而言的最大意義。

但與此同時,很多家長也在感慨,並不是每位爸爸都能做到如此無微不至,有沒有更具體的、可借鑑的實操方法,幫助爸爸們高效陪伴孩子呢?值此父親節,我們推出電子雜志《好父親養成手冊丨第3輯》,與全天下父親分享、探討為人父的心得與方法,您可以轉發孩兒他爸,這是我們精心為所有父親製作的一份獨特節日禮物。

前言

▋1、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和他將來有很多錢報答你沒什麼兩樣。

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我自己先放下當人老爹的架子,變身和孩子一起欣賞人生風景的人,一方面,是不想自己過多的期望“累己累兒”,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兒子把我當成個真實的人來看,而不是個盡善盡美的楷模。

還記得一次,大兒子學校的語文課本裡收錄了一篇我的文章。一天,大兒子問我,同學想知道會考什麼,我哪知道!後來兒子拿試卷給我,結果裡面考修辭,還要比詞性,真難!我照著做,只考了八十幾分。兒子看了我的成績後很樂,直說這在他班上大概只是十幾名,我知道,我這個作家老爸瞬間變得親和而有人性了,因為眼前的大兒子只顧“虧”我說:“你還作者咧!我以為你什麼都很厲害。”(by台灣作家侯文詠,點擊此處延伸閱讀《好父親未必需要和孩子交朋友,多陪伴就足夠》

角色認知

▋2、“放縱”丨他有一顆最強大腦,家庭教育只有兩個字——“好奇”

傑米斯的父親,在他的母親去John Lewis(約翰-路易斯,英國最大的百貨商店)工作比較忙的時候,承擔了給傑米斯做家教的角色。也就是說,他的老爸不但是他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者,更是他的第一任家庭教師。

他8歲,也就是1984年的時候,父親給他買了第一台電腦。他喜歡上了編程。他的父親就帶他到書店,找編程類的書籍。他熱衷的編程類型是:如何讓自己能在游戲比賽中無限地玩下去。如果換了別的父母視打游戲為洪水猛獸的父親,可能就大發雷霆了。但他的父母並沒有反對,有時還饒有興趣地聽兒子,如何實現自己的想法。(點擊此處延伸閱讀《他設計的機器狗打敗了人類圍棋冠軍,他的家庭教育只有兩個字》

▋3、“勇氣”丨比起盡心投入,避免把資源投入不存在的“起跑線”上更重要

英語因為有家庭的影響,所以我對他們學校的教學沒有指望,我只要求兒子跟外籍老師把發音學好,不要把rose念成了“肉絲”就可以了,但是我也從來沒有課外輔導過他,就是我們跟外國人說話的時候他在旁邊順便聽著,我們看英語電影的時候叫他一起看而已。語文稍微麻煩一點,但好在是我的強項。我告訴他那裡面凡是非常多革命先烈和領袖的故事都是瞎編的,然後我告訴他歷史的真相和人的本性是怎麼一回事情。

我講我兒子的小學經歷的目的就是,作為父母必須為孩子的教育盡心投入,而且是無微不至。但是家長自己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判斷力,不要將資源投入到那根本來就不存在的“起跑線”上去。(by “丹在動”,點擊此處延伸閱讀《一位後悔當初送孩子進名校讀小學的父親的自白》

▋4、“折騰”丨比花大時間陪孩子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不斷嘗試的價值觀和機會

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去做各種探索,但我們可以給孩子價值觀,給他們去嘗試的鼓勵和機會。

我女兒小時候經常玩沙子,她外公為了讓她好好玩,還在我們家後院挖了一個大坑,倒了很多沙子進去。我們也經常去樹林,由著她去捉螢火蟲、毛毛蟲,在大自然裡溜達她自己養的倉鼠。我也不知道她在體驗什麼,她就是玩,但這是一種很親切的方式,讓她明白,泥巴也可以很好玩,光著腳到處跑、爬到高處去是怎樣一種體驗。很多人覺得女孩子不該這樣,但我還是一如既往支持。(by 兒童教育應用分享平台“工程師爸爸”創始人李文華,點擊此處延伸閱讀《關於教養女孩,父母需要“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氣》

▋5、“沒主見”丨連爸爸換工作這樣的大事,也開家庭會議聽孩子建議

當時我正考慮轉換跑道,離開美國休斯飛機公司,准備回台灣到光啟社,那次會議地點定在樓下公園的噴水池邊,我問太太及孩子們:“我想換工作到光啟社,你們說好不好?”我請他們每個人都發表意見,最小的兒子立行那時候才大班,但一樣有發言權。

說實在的,那會兒孩子都小,對於父親想要換工作一事,能表示什麼意見?不過,我還是鄭重其事地讓他們挨個兒發表意見。多年後他們長大成人,卻都還記得全家曾經一起在噴水池旁開會,討論爸爸是否換工作的話題。(by 華文卡內基創始人、四個孩子的爸爸黑幼龍,點擊此處延伸閱讀《做個“沒主見”父母,從每周開一次全家會議開始》

高效陪伴

▋6、正面管教丨孩子偷東西後輕則斥責,重則胖揍,其實不如帶孩子先去商場“剁手”

如果爸媽教得好,“從小偷針”的孩子,根本不會“長大偷金”!先來看看萌爺的處理方式:首先調查了解萌爸拿錢是想要做什麼(買零食);然後維護孩子的自尊(等其他小夥伴離去以後再帶走萌爸),滿足孩子的需求(買了更多的零食)以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尊重了孩子的意願(買了萌爸想吃的火腿腸)。

接下來,不談是非對錯、也不對孩子的行為隨便貼標簽,而是淡化自己的反應,直接告訴孩子今後如何做(“零花錢不夠就跟爸爸說,別再從爸爸兜裡拿錢了”);最後解決了孩子“偷東西”的根本原因(漲了零花錢)。簡直就是標準的教科書!(by 少年商學院特約撰稿人、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的Cecilia,點擊此處延伸閱讀《小孩偷錢後,這位父親的做法有大智慧》

▋7、旅行學習丨一對香港夫婦帶著兩個兒子,舍高薪棄名校要用六年時間看世界,他們的訪談感染了無數人

我們的理念是積極不干預。因為我們覺得,適應這兩個字,是大人的字眼,小朋友沒有適應這回事的。就像你帶小朋友去沙灘玩,你帶小朋友出去一個地方吃美食,你不可能跟小朋友說,你等下去適應一下那個沙灘,你等下去適應一下那間餐廳有什麼東西吃。

很多人都以為,我們是為了我們兩個兒子而去其他地方生活體驗,其實這個是完全錯的,簡直就是本末倒置。因為我們有一個信念,如果我跟我太太是開心的,我們兩個兒子就自然保證是開心的。但是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我要為我兩個兒子,或者要為我的子女,要為他們最好的教育,或者最好的體驗而做這件事,但是我跟我太太或者我跟老公要很辛苦,或者我們要很多錢去為了孩子去做這件事,我們內心是感覺有很大的犧牲的。其實我們去到不同的地方,我們都是用一個跟他一起去玩,跟他一起經歷的心態,所以我們覺得不需要特別為他融入而融入。反而大人是需要的。《這對帶孩子環球旅行的夫婦的訪談,很多家長朋友都看哭了》)

▋8、藝術啟蒙丨所謂的“引導”很多時候是大人的自以為是,孩子自己就能精確理解藝術

我們有一次在海德堡,她拉著我來看伊麗莎白門柱下面的一個小蜥蜴,也是她的高度所能夠看到的。到了巴塞羅那以後,她自己選擇的一個禮物,就是這樣一個色彩斑斕的小蜥蜴,她認為他們是朋友。

從我角度來看,我們沒有給孩子講太多的名詞,或者是風格,或者是色彩怎麼樣,這東西如何偉大。我們發現她其實對藝術的理解也是蠻準的,她也能夠找到她所喜歡的東西,用她的眼光去理解她所能夠看到的藝術。(by 德國海德堡大學藝術史博士趙洲,點擊此處閱讀《不慌不忙的家庭教育:德國人的“不嚴謹”讓孩子自由綻放》)

▋9、講故事丨把自己的經驗藏在一個個故事裡,無論孩子多大,都堅持講給TA聽

一個是執導了《E.T》、《侏羅紀公園》,被《時代》雜志評為世紀百大最重要人物之一的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一個是來自湖南農村、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但今年代表了上萬哈佛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發表了演講的首位華人學生——何江。

這兩位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在2016年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台上碰面了。這兩位分別談了什麼?斯皮爾伯格更像一個導師,談著電影和歷史,何江則從學生的角度,分享醫學和科技,領域本不同,但他們的故事,卻機緣巧合地重申了同一個常識——“講故事”在家庭教育中的神秘魔力永遠不會過時。

前者說,“每晚我都會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不只是吃飯,也和家人講故事——我先說出一個故事的主線,然後讓孩子一個接一個按這條主線編故事情節,通常在二三十分鐘之後,又會輪到我來為故事作一個總結或者結尾。

”後者的父親高中都沒畢業,卻有每天講都講不完的中國傳統故事,“我覺得很奇怪,後來上了大學,我才問起父親,哪裡找來那麼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我,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編的,目的就是想告訴我,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點擊此處延伸閱讀《哈佛畢業典禮上,大導演和農村小伙都重申了講故事的家教魔力》)

教養筆記

▋10、《12位果敢爸爸不同尋常的教養筆記 》

何謂“果敢”?顧名思義就是果斷、勇敢。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教育方式也應豐富多樣,各有千秋。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做到“敢讓孩子做自己”,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卻是不小的挑戰。

文章集結了12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爸爸,亦皆為少年商學院微信專欄作者或特約撰稿人,分別用一個小故事書寫自己的“果敢”嘗試。他們殊途同歸,無一不為培養孩子“獨立、好奇、未來公民”的品格。(點擊此處延伸閱讀《12位果敢爸爸不同尋常的教養筆記》)

最後,祝全天下的父親們節日快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