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和藥用成分,具有多種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因而被稱為天然的健康或保健飲料,世界衛生組織還認為它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飲品。我國是茶的故鄉,許多人有飲茶的習慣。但要指出的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喜歡在酒足飯飽之後喝一杯熱茶,這是非常不妥當的,這樣不僅有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而且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酒後喝茶無異於火上澆油


1.傷害心臟


在民間,至今還很多人認為:濃茶可以解酒。其實,這樣做極不科學。大家知道,酒中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醫學上稱「乙醇」),它對心血管的刺激很大。當人飲酒後,其中的乙醇會進入人體,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尤其是當人飲酒過量或醉酒的時候,這種興奮作用就會加劇。而茶葉中所含的茶碱、咖啡因同樣具有興奮的作用。


所以,喝完酒再喝茶尤其是醉酒時用濃茶解酒,對於心臟(尤其是心臟功能欠佳者)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大大增加了對心臟的不良刺激,有時甚至可引發意外事故。



2.損害腎臟


中醫理論認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經,飲酒後陽氣上升,肺氣增強。而茶味苦,屬陰,主降。酒後飲茶,特別是飲濃茶對腎臟不利。李時珍早在《本草綱目》中就對酒後飲茶的危害作了明確的表述:「酒後飲茶傷腎,腰腿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


現代醫學研究也明:酒精主要在肝臟內進行代謝—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先是被氧化為乙醛,進而被氧化為醋酸,醋酸又可進一步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再分別經腎和肺排出。


茶的主要成分茶碱有利尿作用,濃茶中的大量茶碱更能迅速發揮利尿作用,促使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而乙醛對泌尿系統有很大的損害作用。


雖然與腎臟的代償能力相比,這種損傷不容易立即被發現,但是經過日積月累的損傷後,腎功能必將受到不良影響。





飯後喝茶容易引發脂肪肝



1.妨礙食物的消化


由胃腺壁細胞分泌的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是人體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它除了可抑制和殺死隨食物進入胃內的細菌外,還能分解食物中的結締組織和肌纖維,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易於被消化,且可與鈣和鐵結合,形成可溶性鹽,促進它們的吸收,還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轉變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並為胃蛋白酶提供適宜的酸性環境,利於食物蛋白的分解;進入小腸後還能促進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分泌,使食物在小腸進一步得到消化吸收。而胃酸偏酸性,茶水卻是偏鹼性。


飯後立即喝茶,不僅會中和、稀釋胃酸,而且茶碱會抑制胃酸的分泌,從而影響正常的消化能力,久而久之就可能導致消化不良。



2.容易引發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與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經常飯後(特別是吃葷食之後)喝茶的人就易引起脂肪肝。主要原因在於: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又叫「單寧酸」),它能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成為具有吸斂性的靶酸蛋白質,不僅造成營養物質的丟失,同時該蛋白質能使腸道蠕動減慢,容易發生便秘,使糞便在腸道里停留時間過久,致使其中的有毒物質吸收增加,於是對肝臟的毒害作用加強,因而引發脂肪肝。



3.影響營養素吸收


除了蛋白質外,食物中的鐵、鈣、鋅等礦物質與單寧酸也極易發生凝固作用,尤其是老年人,因腸胃功能下降,對這些凝固物很難消化吸收,這樣就勢必會減少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利用。據研究表明,如飯後飲用15克茶葉沖泡的茶水,食物中鐵的吸收量至少會降低50%。


久之,不僅使營養水平降低,影響體內組織器官的多種生理功能,而且還容易患缺鐵性貧血。鈣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還可以降低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老年人缺鈣,容易造成夜間手足抽筋及骨質疏鬆。鋅是許多酶的組成成分,老年人缺鋅,會出現食慾缺乏、味覺減退,使各種營養素攝入減少,於是引起營養不良。


鋅還有「夫妻和諧素」之稱,它的不足會引起性功能下降,從而影響正常的性生活;尤其是老年人,性功能本來就差,缺鋅對性趣的不良影響更大。




保健專家指出:


不論從飲食營養還是保健角度來講,餐後(尤其是酒後和吃葷食之後)立即喝茶或空腹飲茶都是不可取的。有「酒後飲茶」習慣者,最好改之;特別是醉酒後不能喝濃茶,以防不測。常飲酒者,飲酒後可以多吃些新鮮水果(如梨、甘蔗、蘋果、草莓、柑橘、哈密瓜等),既能潤燥化食,又能醒酒。



日常最佳的飲茶時間:


在飯後半小時到1小時之後,並要做到淡茶溫飲,適可而止,這樣才能達到保健、養生之目的。有動脈粥樣硬化、失眠、高血壓及心臟病、痛風、甲亢、結核病、活動性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習慣性便秘、發熱等老年患者,則應盡量少喝茶,更不能喝濃茶,最好敬而遠之,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