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外事空間不斷萎縮,自薩爾瓦多與台灣「斷交」後,其中美洲鄰國宏都拉斯與台「邦交」可能生變的傳聞就一直未斷。


宏都拉斯總統(中)訪台時與蔡英文互贈禮物

日前,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過去4年都替台灣發聲的海地也罕見地未發言挺台,再加上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此次聯大目前已有三個拉美「友邦」沒在發言中提及台灣。島內輿論驚呼,拉美「友邦」與台終止官方往來恐進入倒計時!





台灣《聯合報》稱,海地此舉相當罕見,該國過去4年都曾在聯合國大會中替台灣發言。更讓民進黨當局尷尬的是,海地總統莫伊茲今年5月底剛訪問台灣,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簽署「聯合公報」,台灣為其提供了1.5億美元貸款。


海地總統莫伊茲今年5月訪問台灣

不僅是海地,宏都拉斯總統埃爾南德斯24日受訪時說,歡迎中國大陸在中美洲日益增長的外交存在,這對當地而言是一個「機遇」。他還強調,中美洲正在發生變化,美國已經後知後覺了。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稱,在薩爾瓦多與台灣「斷交」以後,這三個「邦交國」便被點名亮紅燈,蔡英文也央求美國協助化解外事危機,但現在看起來美國幫不了台灣,「這三個國家宣布與台灣『斷交』,恐怕已進入倒計時階段了」。


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台2年來,台灣「友邦」減少了5個,只剩下17個。在僅剩的17個「邦交」國里,中南美洲國家就佔6個。曾駐中南美洲的前台「外交部長」歐鴻煉此前表示,台灣所有的「邦交國」都想和大陸建交,台灣的「斷交」危機一直都存在。




針對台當局「友邦」陸續與台灣斷交並與大陸建交一事,中國外交部曾多次強調,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已作出同樣的決定,事實一再證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


海峽衛視時事評論員鄭又平認為,三個國家在聯合國發言上未提及台灣,說明台灣目前的「邦交」國已經開始逐漸轉向。此次拉美三國不發聲,表明是蔡當局上台後政策出了問題。中國大陸的崛起和對「一帶一路」的倡議讓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有了高度期待,其中中美洲經濟共同體十分希望能夠和大陸的經濟緊密結合。在這樣的情勢下,未來太平洋地區與台灣「邦交」的島國也會發生變化。蔡當局的「台獨」政策讓台灣的國際空間越來越小,台灣所面臨的國際關係困境,越來越嚴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