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日讯)“我尝试走进女儿的世界,但走不进!”


“15岁少女留遗书跳楼死”案件;死者谢欣慧的妈妈李女士今早在住家受访时,如此哭诉。

她指出,欣慧小学时受到同学排挤,当时小学有辅导老师,一直在辅导女儿。进入中学后,欣慧和同学也是一起升上同一所中学,情况还是一样,没有改变。

询及欣慧有无跟老师反映被排挤时,李女士说有,但可能老师觉得是小问题,不以为意,所以问题没有解决。

李女士也曾经想过为女儿转校,到新环境上课。

“但欣慧说,她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就在这所中学,所以不要转校。”

她说,欣慧是宅女,除了上学及课外活动有出门,其他时间都在家里。

李女士认为,除了女儿面对与同学相处的问题,她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原因,会让女儿走上不归路。

她也没有意识到,女儿心灵受创是如此严重。

曾透露想轻生家人未为意

李女士说,欣慧曾有一次透露轻生念头,家人四处找过她。

“那回,欣慧躲在公寓楼梯口,后来被我们找到,但也只是这么一次。”

当时,她也以为只是女儿开玩笑,没有察觉到女儿真正有自杀念头,其实女儿心里有伤痕。

李女士说,女儿也没有向最好朋友,透露轻生念头。

询及欣慧遗书写的音乐梦,李女士说,其实是欣慧很爱唱歌。

“欣慧虽然宅,但爱唱歌,在家里常常拿着手机在唱歌,也有唱歌的群组。”

留下4封遗书

就读恒毅初中三学生的谢欣慧,在中三评估考试(PT3)首天的周一凌晨,留下4封遗书后,从住家11楼房间窗口坠下

这4封遗书是给家人、朋友及同班同学,其中给同学的遗书内容,有提及与同学的关系,但她还是感谢同学这十个月来的陪伴。

谢欣慧也特别点名其中一名同学,在这十个月的照顾。

要求民众勿指指点点

“小女儿问我,为什么报章写的东西都不是事实,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被周遭人及网民指指点点。”

李女士激动说,欣慧出事后,有报章作出不实报导,让他们一家人受到周遭人及网民指指点点。

她希望社会人士和网民放过她们一家人,不要再对他们造成二度伤害。

“小女儿还小,日后还要上学,我们全部还要面对很多人,丈夫到现在还没办法接受欣慧的离开,希望大家放过我们。”

母亲澄清没改嫁

“我几时有二嫁?我的丈夫是欣慧的亲生父亲。”

李女士激动说,有报章报导欣慧新闻时,写其父亲是继父。

她澄清,丈夫是女儿的亲生父亲,不是继父。

李女士说,事发当晚临睡前,欣慧和父亲还一起看动漫,两人还一起看到笑哈哈,根本看不出欣慧有自杀念头。

“丈夫看到时间已是凌晨时分,还赶欣慧去睡觉。”

她说,事发后至今,丈夫很伤心,还未能接受事实。

对于欣慧其中一封遗书提起家事,李女士说,试问有哪个家庭的父母没有吵过架?

“没有吵过架的家庭,反而不正常。但,那是发生在欣慧小时候,不是现在。”

李女士说,其家人讲话声量是大,但不是吵架,不是邻居说的经常在吵架。

恒毅校长:没接获遭同学排挤

恒毅校长卢思冰指出,校方没有收到谢欣慧被同学排挤的报告,欣慧平常在班内和其他女学生有小互动。

她说,欣慧是很文静、内向、不多话的孩子,虽在学校的朋友不多,但有一名知心好友。

“校方没有接获欣慧被排挤的事,老师和学生们也未向校方报告。”

卢思冰周二(2日)下午与众老师前往丧府,慰问欣慧母亲时这么说。

她坦言,欣慧在校的成绩中等,事发前没有征兆,而且她还报名参加PT3考试后,由校方举办的户外教学活动。

她认为,还是必须强化父母与朋友之间的沟通,并强调PT3考试只是自我审核的考试,不会影响升上中四。

“到现在我们也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欣慧会想不开…”

询及会否给予学生辅导,卢校长说,这是必须的,也包括会给欣慧妹妹一些心理辅导。

李女士周一望着女儿遗容,伤心欲绝。卢思冰(档案照)。

90%自杀个案源自精神病
医生:应鼓励求诊

独家报导:陈丽玉

(槟城2日讯)“爱.生命”预防自杀觉醒运动主席郑友耀医生说,90%自杀个案是因为精神疾病推使,要帮助有自杀倾向者,先要明白对方自杀倾向的背后原因,而不是光劝对方“不要乱乱想”。

郑友耀也是槟城中央医院精神专科医生,他接受《中国报》电访时说,每宗自杀个案背后都有原因,局外人不宜评论这些个案。面对有自杀倾向者,要先接受及明白对方萌生轻生念头的背后原由,再慢慢引导和开导对方。

“尤其是曾自杀不遂,或能具体说出轻生方法者,都属高风险群,不能让他们有机会独处,要有人在身边看着。”

事后不应诸多评论

郑医生续说,但有时候总不能24小时盯着,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鼓励他们看医生,接受治疗精神状态便能稳定下来,轻生念头就会慢慢消退。

他也说,媒体报导新闻方式,也是诱发自杀风气的因素之一,不正确的报导方式,恐会引起更多模仿自杀的情况。

“若一个人没有自杀念头,看了自杀报导不会有冲击,但对于精神不稳定或有自杀倾向者,这些新闻对他们造成很大冲击,很大可能加剧他们的冲动。”

因此,郑友耀说,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应遵守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发起的“自杀报导指引”,减低对有自杀倾向者造成的冲击。

另外,他提到,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一些互相埋怨的声音,这些声音恰恰就是二度造成伤害的话语。

“即使是跟死者没有直接关系的人,也不应在事后诸多评论,这对事情毫无帮助。”

卢思冰与众老师前往丧府,慰问死者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