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內在美更重要,願意在孩子的學習上面花很多的心力,卻一直忽略了孩子的穿衣打扮,孩子穿別人的衣服或者隨便搭配都沒所謂。穿衣透露一個人的審美,讓孩子學會穿著打扮,其實是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其實,父母從小重視孩子的穿搭將影響孩子一生。

1

小孩子買那麼多衣服浪費錢?

前兩天閨蜜跟我說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她帶琪琪(閨蜜的女兒)去商場買衣服,回到家,孩子興奮地又試穿了一遍,然後閨蜜的婆婆看到了就在旁邊嘀咕:「小孩子長那麼快,買那麼多衣服浪費錢。」

閨蜜剛開始聽了本來沒打算回她婆婆,但是,她又說了一句:「我生了幾個孩子,幾個小的都是撿老大的衣服穿,小孩子穿那麼好看給誰看,現在慣著,長大後只會臭美,影響學習。」

閨蜜心裡竄過一團火,實在沒忍住,很生氣地回道:

「穿百家衣是以前的觀念了,很多人就是因為小時候隨便穿,長大以後進商場都不會挑衣服;

我現在教孩子穿衣,是讓她懂得去選擇適合的、好看的,這將影響她一生的審美。」

就因為回了兩句話,那晚,閨蜜和她婆婆又吵得不可開交。

閨蜜平時在穿衣打扮上很講究,是我們閨蜜圈裡面最懂穿衣的人。

自從生了琪琪,也非常注重孩子平時的穿著,給孩子買很多好看的衣服。

在她的觀念裡,現在給孩子穿的衣服將影響她的氣質和未來。

2

以貌取人是有依據的

聯合國兒童公益基金會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讓6歲女孩Anano變裝走在街頭測試路人的反應。

他們做了兩組實驗:

第一組實驗是在廣場,第一次Anano穿著整潔、時尚站在廣場上,很快,路人就注意到了小孩,他們陸續走過去問小女孩是不是迷路了,要不要幫忙?

路人表現得非常和善。

但是緊接著的實驗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Anano換了一身裝扮,她穿上髒兮兮的衣服出現在同一座廣場。

這次,沒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

她站了很久,至實驗結束都沒有人走到她身旁問她是否需要幫助。

第二組實驗的主人公還是這個小女孩,只是地方換到了餐廳。

同樣的,穿著漂亮的她得到了顧客的熱情款待,很多人都願意主動和她聊天,有的甚至撫摸她的臉。

穿上髒衣服後,被餐廳的人嫌棄,有顧客還請服務員把這個小女孩趕出去。

因為小女孩太難過了,最後實驗不得不中斷。

看到這則視頻時,育姐同情孩子的遭遇,但是也想到了一個問題,同一個孩子,只因為穿著打扮的不同,就得到了天壤之別的待遇,說明「人靠衣裝」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整齊大方的服飾能讓孩子看起來更有精神,展現一種氣質,讓別人通過穿著看到這個孩子的家教家風,願意與她溝通,幫助她。

破爛邋遢的服飾會讓孩子看上去無助可憐,整個人少了點精氣神,別人會覺得這個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真隨便。

自然會讓人不想靠近。

在這個「以貌取人」的年代,很多人其實不只看臉,還看一個人的穿著、談吐、舉止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下的個人形象。

臉,主要看遺傳,而個人形象主要看穿著、談吐,這和平時的穿衣習慣有關。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穿整齊、得體的衣服,它不一定是名牌,不一定要華麗奢侈,而是有品質、有美感,適合孩子的審美標準,給人愉悅的感覺。

穿著有審美感的衣服,就像給孩子的名片上增加了一道亮麗的色彩,提升亮點。

3

會打扮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小敏是我的小學同學,有一個會打扮的媽媽。

小學那會兒,她媽媽每天都喜歡把她打扮得像個公主一樣,穿好看的衣服,戴亮麗的發飾。

在她的字典裡,沒有「邋遢」這個詞。

在她父母的潛移默化下,小敏從小就學會自己搭配衣服,初中開始自己買衣服,但是每次穿出來的效果都很好,讓人覺得很舒服。

小敏不僅穿得漂亮,成績也很好,科科優秀。

她是我們班上的「寵兒」,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她。

小學畢業以後,雖不在同一個學校學習,但是經常能聽到她的精彩故事。

最終憑藉品學兼優的表現考進重點大學。

大學畢業之後,去應聘一個500強企業,經歷了層層面試後,最終在兩個入圍者中,她成功擊敗了對方。

入職後,有一次跟HR聊天,問公司為什麼會選中她,HR跟她開玩笑地說,「因為你很懂職場穿衣法則,你那天的穿著讓人眼前一亮。」

雖是一句玩笑話,但我覺得HR說得還是有點道理的。

畢竟,就像上面的實驗一樣,面試官對她而言就是陌生人,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瞭解你的內在,她得體的穿著能讓面試官看到她對這份工作的尊重,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楊瀾說: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豐盛的靈魂。

好看的穿衣搭配能產生一種親切感,打開別人認識你的大門。

很多書的第一頁都裝幀優美,因為它更容易吸引人去打開。

這不僅節省時間,還讓人有良好的體驗。

懂穿衣打扮的人會看場合打扮,穿的衣服不高調、不冒犯,讓別人尊重你。

而那些不懂打扮的人,可能會因為一件衣服鬧出笑話,比如去參加動物保護主題的慈善晚宴卻穿了一件貂皮大衣。

4

審美要從小抓起,孩子容易贏

穿衣透露一個人的審美。

讓孩子學會穿著打扮,其實是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常發生於2.5~5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因為自我意識的發展,會注意自己的形象,有自己對美的理解。

同時,他們會參照父母對美的理解來打扮自己。

如女孩會去穿媽媽的高跟鞋,用口紅塗嘴唇,編各種發飾等。

男孩愛「臭美」等。

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父母不要去打壓他,而應理解和尊重他們追求美的意識和權利,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現在切斷孩子的興趣,以後要再找回來就比較費時費力。

同時,引導孩子去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

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家長應抓住關鍵期,具體可以這樣做:

教會孩子自己挑衣服、買衣服,教會孩子挑選款式和識別顏色,注意根據自己的膚色和特質穿衣,瞭解顏色搭配規則等。只要從小訓練,這種積累下來的審美就會融入到他以後的生活中。

如果覺得孩子穿的衣服不適合,可以和他一起探討,讓孩子糾正一些錯誤的穿衣觀念。

多帶孩子去外面看美的東西,去感受大自然、人文之美,去欣賞建築、藝術、詩詞歌賦,從大千世界發現美物。看得多了,他才會知道哪些是美的,形成自己的審美體系。

讓孩子自己去創造美,比如去學習收拾整齊的房間,去畫一幅畫,去手工製作、參與傢俱擺放設計等。

教會孩子言談舉止有禮貌,穿著固然重要,但是還要看內在的修養,好的審美與優良的品德將會讓孩子變成一個真正有涵養的人,這樣的人去哪裡都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有人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誰也救不了。

培養孩子的審美,從穿衣搭配開始。

有好的審美觀,他才會帶著這種眼光去發現世間的真善美,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更好地贏在未來。

[https://youtu.be/egFMw8iqRbM]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