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鐵西區一座因為經濟糾紛而長期空置的爛尾樓,因幾個偶然事件而成就了一個"鬼樓"謠言……究竟是誰、什麼時候、在哪裡--睡覺時從床上跑到了走廊裡,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而這棟瀋陽鐵西鬼樓卻發生了不少靈異事件

  "鬼樓"通常是指近年來出現在城市中的"問題樓",因一些怪異傳聞而得名,並在民間廣為散播。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青島、北京、天津等城市均有"鬼樓".然而很少有哪個地方的鬼樓像瀋陽鬼樓這樣知名。打車到該地帶時,只要說是"鬼樓",出租車司機們便能心領神會,徑直開過去。

  位於沈遼中路31號、33號的那兩棟9層連體樓,就外觀而言極為普通。31號樓一層有一家旅館、一個浴池、一家門窗店,還有一間掛著"鐵西區市容管理辦公室"的牌子,從二層向上則是住宅,大概有三十多戶人家。33號樓通過二層的一通道與31號樓相連。一層也是商用門面房,二層是旅館。與31號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三層以及以上的房子全都空著無人,陽台上的窗戶甚至也已經被全部拆除。

  一個長達十幾年的謠言伴它至今,這裡,便是瀋陽著名的"鬼樓".

  與各地所謂鬼樓相比,瀋陽"鬼樓"的經典之處,在於有一種所謂的"靈異"現象。據說這座樓上的住戶曾碰到這樣的怪事:晚上明明睡在床上,第二天早晨卻發現到了床底下。其他諸如半夜能聽到女人的哭聲、窗戶會自動打開等,多是所有"鬼樓"的共性,無甚特別之處。

 瀋陽鬼樓的傳聞至少要追溯到十幾年以前。那時恰是"鬼故事"剛剛走紅之際,敏銳發現這一動向的當地電台曾在午夜就此闢出"張震講故事"欄目,結果一炮打響,擅講鬼故事的主持人很快"紅遍長江以北".十幾年後,當南方周末記者來到瀋陽調查鬼樓傳聞時,一本名為《鬼吹燈》的書正在全國竄紅,被各家書店擺在顯著位置。還有一本名為《西藏禁書》的也在網上流傳,以各地的" 靈異事件 "為主要內容,其中有一章專門講述瀋陽鬼樓。

  然而,對於瀋陽鬼樓傳說中的所謂"靈異"事件,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沒有人能給出哪怕一點的確切根據。

  蔣凡林在31號樓已經住了10年,他剛來的時候就聽人說過"睡覺移位"的異事,可仔細打聽,究竟是誰、什麼時候、在哪裡--睡覺時從床上跑到了走廊裡,卻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

  鬼樓所處的永善裡小區居民老孫聽到得更早一些。據他回憶,原永善裡商店的經理最先給他講了"睡覺移位"的異事,並得出33號樓鬧鬼的結論。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老孫並不相信。"我說你別胡扯了,世界上哪有鬼啊。"

  老蔣、老孫,此地的幾乎每一個居民,都曾接待四面八方的來訪者,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解釋鬼樓的真相。然而誰都沒有料到,鬼樓的說法卻還是源源不斷地流傳,並被演繹成更為離奇的版本。

瀋陽鐵西鬼樓事件

 "鬼樓"身世

  "鬼樓裡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得知,31號樓和33號樓的開發單位是一家--原瀋陽集體經濟房屋開發公司。這兩座樓是該公司開發的永善裡小區二期工程,當時分別命名為1號樓和2號樓。居民們說,因為資金問題,蓋樓時前後換了多個承建商,從1984一直蓋到1992年。中間幾度停頓,甚至有鳥類在樓上築巢。

  33號樓旅館的鄧先生說,兩座樓蓋好不久,因為欠資問題,債主們就將開發商告上了法庭,法院隨即將33號樓三層及以上房子查封。此時整座樓的水電煤氣等尚未開通。因此,這其實是一座"爛尾樓".樓上並非因為"鬧鬼"導致住戶搬走,而是根本就沒有人住過。

  33號樓一、二層則被原永善裡商店所佔用,這也是整棟樓僅有的已使用樓層。鄧先生曾是原永善裡商店的員工,據他稱,當初集體經濟公司蓋這座數時,原永善裡商店動遷,開發商承諾大樓蓋好之後將一二層返給商店。然而後來卻又暗中將其轉賣給別人,後來通過打官司,商店才討回產權。另有當地居民稱,在打官司中間,已經在外飄了8年的永善裡商店實在等不及,大概是在1993年,於一天晚上將樓門砸開,強行入住,並自行安裝水電煤氣等開始使用。

  永善裡商店隸屬於原鐵西區副食品公司,該公司於1998年改制,永善裡商店不復存在,更名為"貞觀商場",後再度更名為"瑞祥商店",大概因為不景氣之故,商店只佔用一樓部分房間,其他房間則用來出租,去年又在一樓闢出一部分開了家旅館,二樓部分由檯球廳改造為客房。有傳言稱,此處曾經開過一個民辦幼兒園,一個孩子曾不幸死去。經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純屬子虛烏有。

瀋陽鬼樓

7月14日,本報記者徵得旅館同意,從其二樓一道門一路爬上,終於探得"鬼樓"的真面目。該樓基本設施已經安裝完閉,但顯然未經使用。地上已經積了一指厚的塵土。有幾套房的房門上貼著瀋陽市中級法院的封條,時間為1993年。

  鄧先生稱,打了多年官司,33號樓最後被判給了幾家單位。結果誰都沒法用,便一直空著。

  前文提過的蔣凡林稱,大概五六年前--正是鬼樓傳聞鬧得最兇的時候--曾有一位自稱銀行工作人員的年輕人過來設點賣樓,但呆了一個月,竟然一套也沒賣出。後來,就再也沒有人來理會那些空置的樓房。

  當地居民對空置15年的"鬼樓"深感惋惜,"這樓其實質量不錯,要是歸個人的話,誰會讓它白白空著?"

  31號樓的命運則出現轉機。由於最後的承建商接盤,賣了好幾年,使該樓所有的42套房均成功售出。但與33號樓一樣,當時也沒有水電煤氣等基礎設施。住戶們經數年上訪,於1999年通了電。但由於承建商老范跑了,大部分房子至今也沒有拿到房產證。"鬼樓裡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蔣凡林說。

  傳言追溯

  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後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瀋陽鐵西鬼樓

 多位永善裡小區的居民認為,33號樓鬧鬼的說法,是由於當年永善裡商店與開發商的糾紛,商店個別人放出的謠言,目的是阻止開發商賣樓。如果這種說法屬實,那事情的發展著實出人意料,因為隨著永善裡商店入住,他們自己也成為鬼樓傳聞的受害者。

  巧合的是,在此期間,相鄰的31號樓確也出過幾件事:樓剛蓋好的時候,曾因圍牆倒塌壓死了一個人;住戶買樓裝修時,工人因為偷懶,將拆下的牆皮從窗戶中扔下,不慎將一撿拾者砸死;後來,一名精神病人在樓道中過夜,結果被凍死。

  這幾件其實並無聯繫的事件,成為"鬼樓"傳言的催化劑,死者被傳為一位老闆的女祕書、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鬼樓裡傳出的"哭聲",當然也應該是來自她們。

  鬼樓"鬧鬼"的原因也漸漸被歸結為兩種:一說是這裡原來曾有一座廟,蓋樓時把廟拆了--事實上當地確有一座廟被拆除,但離鬼樓至少有二百米遠;一說這裡曾是一片墳地,蓋樓時將墳地平了--事實上當年鐵西區到處都是墳地,絕非這兩座樓所處地帶所獨有。

  由於物業公司未曾接手,導致31號樓的樓道一直髒亂不堪,甚至一度沒人出面在樓道裡裝個燈泡,此外加上樓層結構有些特別,樓道內顯得頗為陰森可怕。

  鬼樓名聲既已傳出,於是有“探險者”不斷造訪,居民們被騷擾得不耐煩,漸漸對來訪者頗沒好氣。一樓商場的王老闆乾脆將33號的樓門緊鎖,且上了三把鎖,上書“倉庫重地”字樣,以阻止外人進入。從31號樓通往33號樓的一個窗戶也被磚塊堵死,且通道內立起一道兩米高的鐵絲網。這一切使得33號樓越發神秘。

瀋陽鬼樓事件

  去年,為了防止33號樓上的玻璃掉下砸傷路人,城管人員便架梯上去,將樓上的窗戶全部拆除,然而如此一來陽台裸露,不明就裡的人更加確信樓裡無人居住,鬼樓傳聞因此又找到根據。

  “沒鬼?沒鬼好好的樓怎麼會空著?”汪勇指著車窗外的33號樓說。

  至於31號樓與33號樓究竟哪個是“正宗”的鬼樓,一直沒有定論。按所謂“靈異”現象發生地而言,應該是31號樓,因為只有這座樓有人居住;然而真正空著沒人住的卻是33號樓。最後經過一番過濾,大概是空置無人住這一因素起了作用,33號樓成為真正的“鬼樓”。不過這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一旦定性為“鬼樓”,一些牽強附會的根據總會出籠,而且很快能找到市場。

  一位居民稱,33號樓上由於久無人居住,一度成為孩子們玩耍和乞丐定居的地方,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後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鬼樓”遭恨?

  能在此處買得起樓的,大都是當時的“暴發戶”。而此樓周邊那時卻還是棚戶區。傳聞一出,“鬼樓”便很快成為窮人對樓內富人表達不滿的載體。

  “鬼樓”傳聞的擴大與瀋陽市著名的“蘇老闆”也有關係。蘇老闆原名蘇英奇,據說是磨豆腐出身,曾幹過警察。後來下海經商,發家後買下了鬼樓對面的一座7層樓。在33號樓出名之前,這座樓是當地的另一座標誌性建築。

瀋陽鐵西鬼樓

  據當地居民說,蘇老闆的樓集典當、餐飲、洗浴、娛樂於一體,整個樓裝飾得富麗堂皇,像一個宮殿。據說為了辟邪,樓上還塑了比真人還要大的四大金剛石膏像。金剛們每天圓睜著眼睛,目睹著紛至沓來的各路權貴。

  然而四大金剛最終未能保佑蘇老闆。蘇老闆被認為國內最早從事非法集資的代表人物,他以三分利息為餌,吸儲了高達數十億元。但在一些老幹部的舉報下終於案發,蘇潛逃到國外。

  將錢借給蘇老闆的苦主們投訴無門,便把那座樓當成討債對象。每當週末,便往往有不少白髮老人打著標語、橫幅到樓前聚集抗議,多年持續不衰,成為當地一景。一直到前年拆除方休。在此期間,它也曾一度被傳為“鬼樓”。

  嚴格說來,31號樓其實與蘇老闆的樓並無聯繫,然而曾經發生的幾起死亡事故卻成為兩者的紐帶。在傳言中,事故中死去的人變成了蘇老闆的女祕書——債主們找不到蘇,便找到其一位女祕書,最後逼其從“鬼樓”上跳下,從此鬼樓不時傳出女人哭聲。

  然而經南方周末記者調查,此事同樣子虛烏有,蘇老闆根本沒有一位跳樓的女祕書。

  在現實中,或許惟一能將鬼樓和蘇老闆樓聯繫起來的是路官派出所。該所原駐地是在對面蘇老闆樓旁拐角處,31號樓剛剛建成的時候,蘇老闆將對面的那整座七層樓買下,派出所遷到了31號樓一層。

  派出所的存在顯然為鬼樓的傳言大餐提供了更多的佐料,當年派出所那次普通搬遷被解讀為給鬼樓“鎮邪”。去年,在此辦公十多年的派出所遷走,又有人反過來說:沒鎮住邪。上面所提的“ 靈異事件 ”,睡覺移位的當事人也一度變成派出所的民警們。

瀋陽鬼樓

  派出所搬走之後,原在31號樓的辦公用房分配給鐵西區市容辦公室,此後,人們便可以經常看到執法人員將一車車的查抄物品拉到此地。“這下我們這樓就更遭人恨了。”“鬼樓”的一位居民感嘆道。

  這位居民說,鬼樓名聲傳出,“遭人恨”是原因之一。

  15年前瀋陽尚未形成商品樓市場,能在此處買得起樓的,大都是當時的“暴發戶”。而此樓周邊那時卻還是棚戶區。傳聞一出,“鬼樓”便很快成為窮人對樓內富人表達不滿的載體。

  而那時也正是下崗工人數量漸增的時候。鐵西區出名,除了出過一位女歌星艾敬,另外也是因為這一帶有著大量的國有企業。

  闢謠行動

  “打那以後,連續好些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參觀。我們這鬼樓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鬼樓傳聞漸漸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事實上,早在六七年前,瀋陽當地幾家都市類媒體均曾派出記者“暗訪”鬼樓,並最後作出鬼樓無鬼結論。然而在闢謠的同時,此前僅通過口耳相傳的鬼樓,也因此愈加聲名遠揚。

  影響最大的一次報導是在2002年11月,由瀋陽當地影響力頗大的遼沈晚報發起。為戳穿謠言,該報派出由其一位“明星記者”領銜的四名記者到鬼樓特別體驗了三天兩夜,最後以《“鬼樓”無鬼》的標題作了整整一版的報導。

  五年過去,31號樓一樓的譚阿姨對這篇報導仍然記憶猶新。“打那以後,連續好些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參觀。我們這鬼樓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在“鬼樓”住戶的眼裡,他們原本曾寄以希望的記者們,漸漸變成不受歡迎的人。

瀋陽鐵西鬼樓

2006年11月21日,“鬼樓”又迎來一批“闢謠者”。發起這次活動的是遼一網的項目經理阿陽。去年10月,他在網上偶然發了一篇關於鬼樓的帖子,結果一下走紅,不僅網民反映強烈,連央視“走進科學”欄目的記者也打來電話詢問。阿陽再接再勵,又在網上發帖號召到鬼樓探險,以配合央視原本打算要做的這期節目。

  此時,“鬼故事”正在網路上盛行,但大都難找到真正依據,像瀋陽鬼樓這樣有著確切地址和實物依據的,堪稱是“鬼故事”中的“精品”。

  報名探險者共三十多人。其中還有幾位是政府機構的幹部,在供電所上班的一位網友將單位用的梯子貢獻出來。事後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探險那天恰恰是農曆傳統的“鬼節”。然而此次規模空前的鬼樓探險活動卻中途失敗。因為爬樓驚動了樓下的商店服務員,他們果斷地報了警——多年來他們早已被各路探險者攪得心煩意亂。

  結果,這次志在闢謠的探險活動演變成一出鬧劇。兩天後,與遼一網存在競爭關係的當地一家媒體以《夜爬“鬼樓”名曰探險20多小青年作妖遇險》為題報導了此事,並以專家口吻稱此舉屬“荒誕行為”,“不值得提倡”。此外,當地的交通台也報導了網友們的探險,鬼樓遂再次聲名遠揚。

  “鬼樓”難拆?

  “誰要受謠言影響拆這座樓,誰就是敗家子。”

  困擾居民們多年的鬼樓傳言,本有望於去年被徹底打破——有關部門曾打算將這座樓拆掉重建。

  去年3月份,原路官派出所的辦公室住進了幾個人,門口貼出了“拆遷辦”字樣,開始對樓上戶主進行登記摸底。

瀋陽鬼樓事件

  樓上還貼出一份“緊急通告”,通告中稱31號樓和33號樓“經查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築物,現決定依法進行處理”,落款是鐵西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當地媒體也對此作了報導,“全瀋陽都知道鬼樓要拆了”,31號樓居民老黃說。

  然而調查摸底之後,此事卻又歸於沉寂。至今沒有消息。

  5樓住戶蔣凡林去年曾接待過前來摸底的工作人員。據他回憶,當時曾問工作人員,好好的樓為什麼要拆?對方回答是因為與對面新建的樓“不協調”,“我說胡扯,我是學美術的,這樓怎麼個不協調法?”最後蔣老漢在意見表上寫道:誰要受謠言影響拆這座樓,誰就是敗家子。

  未經證實的消息說,鬼樓拆遷擱淺的原因,主要是兩座樓皆屬高層,佔地面積太小,開發利用價值不大,加上住戶又較多,補償費用偏高,難有開發商願意接手。此外,由於房地產業向來講究“風水”,將來新蓋的房子會不會因為“鬼樓”傳聞賣不出去,也是一個未知數。

  實際上,早在5年前的媒體報導中,亦曾提出要“搶救31號樓”。報導中稱,鐵西區委、區政府及區房產局表示將“力爭盡快解決該樓遺留的問題。”然而5年前即“力爭”解決的問題,如今仍舊擱置。

  擱置的結果則是謠言的再次盛行。好事者再次以既定的“鬼樓”邏輯加以解釋:你看確實有鬼吧?要不政府能不敢拆? 

瀋陽鬼樓事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