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夫成台灣的王雲五 志文出版創辦人張清吉辭世

檢視相片

30歲以上的台灣讀書人,書櫃裡一定有一本志文出版社的書。記者陳宛茜/攝影

更多

志文出版社創辦人張清吉先生日前辭世,享壽91歲。半世紀以來,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引進5百多種西方名著,為台灣打開看見世界的窗口,餵養無數知識分子渴求新知的靈魂。

檢視相片

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是戒嚴時代台灣知識分子吸收世界文化養份最重要的窗口。記者陳宛茜/攝影

更多

天母一條安靜的巷子裡,「新潮文庫」四個大字在綠蔭中閃著幽微的光芒。沒人想到,一手打造這500多本西方名著的「新潮文庫」創辦人張清吉,竟是一位只有國小學歷的三輪車夫。

1927年出生的張清吉,出身貧苦,只受過日本時代的小學教育。志文出版社前主編曹永洋表示,張清吉八、九歲時,一位日本老師介紹許多西洋課外讀物給他,開啟他的閱讀興趣。離開學校後,張清吉自修讀起講談社、岩波文庫的日文書。

張清吉當過漁夫,剛到台北時甚至以踩三輪車謀生。曹永洋表示,有客人坐車,張清吉便把小說往座位底下一塞;客人走了,他又從座位底下拿起書續讀。身邊收酒瓶、舊書報的小販,看到他那麼愛看書,慫恿他開舊書店。

張清吉真的開起舊書店「長榮書店」。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舊書堆裡「臥虎藏龍」,有日本人留下的日文舊書,也有第一代外省人帶來的新文學書籍。那也是個「舊書變黃金」的時代,買進時論斤算錢,賣出時賣一本賺一本。

「長榮書店」最盛時,同時擁有三家店面,補貨的那一天,許多窮學生就在店門口排隊搶購。這批窮學生包括「專搶禁書」的李敖,以及後來催生「新潮文庫」的林衡哲。

林衡哲日前受訪時曾回憶,當時他念台大醫學系三年級,看到文星雜誌裡有篇胡適的文章,大意是「與其在學堂誤人子弟,不如翻譯一本世界名著」。當時外文書不必購買版權便可翻譯出書,他建議張清吉重新編譯舊書,1967年6月,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誕生。

林衡哲曾為「文星書店」譯書,他手頭剛好有三本譯書,其中兩本就成了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的第一號和第二號作品─「羅素回憶錄」和「羅素傳」。這兩本書叫好叫座,3個月狂銷6千本,知名學者陳鼓應、殷海光甚至親來書店致意。

沒多久林衡哲赴美念書,行前為張清吉規畫了十多本書,並邀請許多同學擔任翻譯,奠下「新潮」的基礎。他走後,張清吉扛起選書重任。曹永洋表示,張清吉每年必造訪日本書店,精心挑選他想引進台灣的書,被稱為「台灣的王雲五」、「出版界的唐吉軻德」。只有國小學歷的他,在曹心中「比大學教授、博士還有學問」。

「在台灣,30歲以上的讀書人,書架一定有一本新潮文庫!」作家傅月庵表示,「新潮文庫」深深影響上一代的知識份子,如「史懷哲傳」讓許多年輕人走上醫生之路,作家張大春家裡便藏有3百多本「新潮文庫」。在思想受禁錮的白色恐怖時代,新潮是知識份子僅有的精神食糧。

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表示,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文化界言論遭受禁錮,思想閉塞。新潮文庫的創立時間正好在「自由中國」遭查禁、「文星雜誌」停刊、文星書店關閉之後,既接起傳遞思想的棒子,也成為國民教養的啟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