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面臨孩子的哭鬧會不由得怒髮衝冠,徹底操控不住自己的心情,事後又偷偷地懊悔。哭鬧是孩子宣洩心情還有表達不滿的方法,並不像爸爸媽媽想像的是孩子的無理取鬧。聰明的父母不僅能冷靜處理孩子的哭鬧,還能利用孩子哭鬧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所以讓我們來看一下讓孩子停止哭鬧並養成良好習慣的正確打開方式。

首先,父母需要冷靜冷靜再冷靜。

孩子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甚至會大哭大鬧,這很正常,作為引導者,父母應該冷靜,實在不行就深呼吸或者走到別的房間轉移一下情緒,心裡默念:不是天塌下來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

就拿我女兒妞妞來說,兩歲的時候我經常不在家,老人帶管教沒那麼嚴,她特別迷動畫片,一看就是一個上午。

為了不讓她沉迷電視以免養成壞的習慣,我就限制她看動畫片的時間,每次只能看十五分鐘。

十五分鐘對於孩子來說當然會不夠,但是也不能縱容。

每次我都說只能看十五分鐘,並且調好鬧鐘,鬧鐘響時間到就關掉電視。

當然每次都是答應得好好的,但是時間到了又不同意,還大哭起來。

雖然很火大,但是我還是會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儘量表現得跟平常一樣。

如果是在公眾場合哭,我會儘量把孩子抱到人少的地方,這也是保護孩子自尊的一種行為。

其次,孩子是哭給父母看的,所以父母要陪在孩子身邊,不要無視他的哭鬧。

千萬不要丟下孩子一個人在那裡哭,更不要把孩子關小黑屋,在公共場合更不能丟下孩子一個人走掉,孩子人身安全會受到威脅不說,在那麼多陌生的眼睛注視下,孩子的自尊很容易受挫從而形成心理陰影。

因為時間到了不能看電視,妞哭得很厲害,我不說話不安慰,就坐在那裡看著她。

孩子的哭鬧都是給父母看的,所以我們要淡定地坐在他身邊看著她哭,讓他知道對於他的哭鬧父母就是這個態度,然後慢慢等著她把這些壞情緒發洩完。

第三,回應孩子的哭鬧

孩子哭鬧得差不多了,情緒也發洩完了,父母不能就這樣不管了,要給他擦擦眼淚,或者抱抱他,讓他知道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是關心他的,就算他哭他鬧爸爸媽媽也不會不要他。

有的父母以為嚴厲到底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懲罰,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長記性,殊不知,這麼「絕情」的做法不僅不會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還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第四,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有的孩子見父母主動過來給擦眼淚或者抱抱,就以為父母心軟了,便反過來再要求剛才沒要到的東西。

就像妞妞,我給她擦眼淚的時候,她居然又說:「我還要看動畫片!」

我用很堅定的語氣告訴她:「不行,說了看十五分鐘,時間到了就不能看了,開始你也答應了的。」

然後,她又「哇」地大哭起來。不過這次沒有剛才哭得那麼凶,哭了一會,見我沒有改變主意的意思,慢慢地聲音就小了。

等她停下來以後,我就跟她說:「明天再看動畫片哦!」她含著眼淚點了點頭,我知道我成功了,我的冷靜處理沒有白費。

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工具之一,利用得好,教育孩子問題上就會事半功倍。

第五,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等孩子不哭以後,就可以用其他的事情來引開他的注意力,出去逛逛呀,看看繪本呀,畫畫呀,做一些孩子平時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有助於緩解他的情緒,讓他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

像妞妞就特別愛看繪本,每次我都會拿讀繪本這個愛好來轉移她的注意力,屢試不爽。

怎麼樣?其實面對孩子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引起的哭鬧,並沒有那麼恐怖和難以處理,相反,父母做得好,還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雖然第二次看動畫片的時候,妞妞也會因為時間到了不肯關電視而哭鬧,但是明顯弱了很多,而且很快就停止哭鬧了,我堅定的態度讓她知道,鬧是沒有用的。

現在,她每次看動畫片的時間都是十五分鐘,鬧鐘一響,她就蹦蹦跳跳地過來告訴我她看動畫片的時間到了。

孩子的問題,多半是父母的問題,教育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只有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https://youtu.be/_zQ0aXazdGE]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