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印度尼西亞一直都是俄羅斯蘇霍伊系列戰鬥機的重要用戶,其採購型號和中國幾乎一致:蘇-27SK,不帶鴨翼的蘇-30MKK……當然也包括了最新的蘇-35BM。

但就在最近,俄羅斯向印度尼西亞交付蘇-35BM的工作出現了麻煩。由於美國的單方面制裁,向印度尼西亞提供貸款的俄羅斯銀行很可能會遭受打擊和損失,整個計劃將不可避免地因此而推遲。


圖為印度尼西亞空軍的蘇霍伊重型戰鬥機。

目前,印度尼西亞共採購11架蘇-35BM,這些戰鬥機共價值11.5億美元,其中近半貨款將由俄羅斯的對外商業銀行提供貸款抵扣,整個的採購條件可以說相當誘人。

很明顯,無論是出於孤立俄羅斯的目的,還是出於為軍貿產業打開銷路的目的,美國政界商界都不會對這筆交易表示滿意。對此,華盛頓的第一張牌是威逼印度尼西亞,聲稱若印尼仍執意購買蘇-35BM,那麼華盛頓將會斷絕一切美製武器裝備備件的供給,而這將令印度尼西亞武裝力量的F-16戰鬥機、C-130H運輸機、AH-64E武裝直升機等裝備陷入癱瘓。


圖為印度尼西亞陸軍AH-64E直升機,用備件卡脖子是美方的慣用伎倆。

但很顯然,這一招未能奏效。在面對外界壓力下,印度尼西亞高層直接向國防部和空軍發出指示,明確要求用蘇-35BM來取代過時的美製戰鬥機。對此,仍然需要印度尼西亞市場的華盛頓明顯察覺到"威逼"的手段失靈,繼而轉變為"利誘":在談判中,美國方面曾向印度尼西亞表示,若停止採購俄制武器,則美國方面就會在軍貿方面向印度尼西亞適當讓利。


圖為接受檢閱的S-400防空系統(近),在美國的壓力下,印度仍堅持採購這一俄制武器。

當然,印度尼西亞遭遇的這一招並不是個例,在對各主要俄制武器客戶的接觸中,華盛頓幾乎無一例外都打了這張牌。當然,美製武器在不少方面較俄制競爭產品有明顯優勢,某些特定場合更是"非美不可"(譬如大型運輸機),但美國產品高昂的價格始終是非盟國客戶所必須考慮的痛點,若最終這些武器能"打折",外部客戶不可避免會動心。


圖為印度的C-17運輸機,印度採購該機的價格是英國採購價的二倍還多。

華盛頓是承諾讓利了,但需要"出血"的軍工企業就不樂意了:憑什麼呀?功勞你拿,暗虧我吃?想都別想!於是,華盛頓方面的構想在國會上遭到了議員的頑強阻擊,最終未能成行。

當然了,這不是說美國軍工企業"不愛國",是因為華盛頓壓根就不想為這畫的餅出哪怕一分錢——在自詡"對外強硬"的關口,美國要出錢補貼這些"非盟友"買自己的武器裝備,那非得在國內被噴死不可。


圖為俄軍自用型蘇-35BM戰鬥機。

而面對這個"利誘",印度尼西亞方面是著實差點就被唬住,暫緩了和俄羅斯的談判。但等半天,美國人的優惠就是沒落實,印尼人這才緩過神來:被耍了一通。但相對的是,這也堅定了印度尼西亞,乃至其它"搖擺國家"繼續購買蘇霍伊重型戰鬥機,乃至其它俄羅斯軍備的決心:既然美國不願意為長遠的博弈付出實際短期利益,它們更沒有理由為之弱化自身的防衛能力,連帶著徹底毀壞同俄羅斯的外交關係。至於所謂的制裁,誰還沒有被這根大棒嚇唬過的經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