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美關係發生波動,甚至是震蕩時,聽聽美國專家的說法,對於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或者更好的管控分歧,無疑大有裨益,中國需要知道美國在想什麼。


據報道,參考消息網記者日前採訪了美國哈佛大學知名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他表示,兩國當下間雖「噪音」縈耳,但仍應理性應對,維持「有約束」的競爭關係,避免局面滑向失控。艾利森說,他讚賞中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理念。在他看來,不論是在經濟發展或是南海等軍事問題上,美國實際上已沒有能力真正做到遏制中國。艾利森認為,中國需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美方不會在此輪貿易戰後就偃旗息鼓。他說,從「修昔底德陷阱」的觀點來看,當守成大國已經對崛起大國心存芥蒂、懷有恐懼,那麼容易陷入誇大、誤解及錯判現實的思維定式。當這種情況出現後,守成大國會難以判斷「何時應該收手」。他說,正因如此,中國要做好未來中美關係(哪怕在特朗普下台後)將持續處於這種「不舒服」狀態中的準備。

整體而言,艾利森對中美關係同樣不樂觀,認為中美關係會持續「不舒服」,不過他給出了結論,美國無力遏制中國。而其解決問題的建議則是,避免局勢滑向失控,應維持「有約束」的競爭關係。不得不說,艾利森的觀點非常值得參考,也比較中肯,從中也不難看出非常關鍵的一點,那就是中美關係確實變了,再難回到從前。或許,正是出於對中國快速接近的不安,美國開始歇斯底里,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和理性,甚至到了「逢中必反」的程度,這個時候,美國眼中的中國,任何言行可能都是「充滿敵意」的,因為中國本身,已不再為美國所接受,那麼,其肯定會採取各種措施,進行針對性反應。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只是在專心做自己的事,不僅無意挑戰美國,也沒有在事實上對美國構成任何威脅。如果中國只是「懷璧其罪」的話,那麼不好意思,中國不會為了取悅美國而放棄自己的發展。中國熱愛和平、堅持和平,為世界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這不會因為美國的抹黑詆毀而發生任何變化。就在剛剛,人民日報刊發鍾軒理文章:給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算算賬!從中國是全球發展的推動者,而不是在搞「經濟侵略」;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而不是在搞「地緣擴張」;中國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在攪局三個方面,對美國進行了有理有力的回擊,事實不容否認,也否認不了。


中美關係無疑是重要的,中國也在為此努力,希望合作而非對抗。但俗話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做事不能一頭熱,美國還是需要儘快調整思維,從歇斯底里中解脫出來,只要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促使中美關係重回正規,否則,美國註定要遭遇挫折,遏制圍堵中國,只會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