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古墓的開發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有的時候是因為某個文物的珍貴性,有的時候或許是因為古墓中的資料暴露出歷史秘密。畢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所有的歷史都是史官所書寫的。

而我們所看見的歷史,終究也只會是當權者美化過的歷史,是他們想要我們記住的歷史。在這一點上,古代的皇帝做得淋漓盡致。在海昏侯劉賀的事蹟中,大抵就是如此。劉賀是漢朝時期的一個苦命皇帝。

從上位到退位,他一手都是歷經霍光的扶持,當初上位的時候,霍光只是認為他好控制,而之所以要他下台,也是因為劉賀本人的才幹顯示出來了。但是在對外方面,劉賀的退位卻是因為這個皇帝十分昏庸。

在登基的幾十天中,他被列舉出來了一千多條罪名,像什麼不孝、不敬、無才無德都算是比較輕的。因此,一個如此失德的皇帝,自然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劉賀退位,安心享受他的王爺之位,死後被封為海昏侯。

在眾人看來,他不過是個曇花一現的昏君。但是,等到專家打開海昏侯的墓葬之時,卻發現其中應當是另有隱情。在海昏侯的墓葬中,專家們除了發現很多的金銀器物和珠寶陪葬,更是發現了孔子的雕像。

甚至於,還在他的墓葬中發現了遺失了一千八百多年的《齊論》。《齊論》是《論語》的版本之一,但是在漢朝之後就基本失傳了。而這一次,居然在這樣一個昏君的墓葬種種發現。專家在驚訝之餘,更多的是感嘆。

如果這個海昏侯真的是史書上所描述的那樣昏庸,怎麼可能在自己的墓葬中留有孔子的雕像和資料。一般來說,墓葬是最能夠體現一個人生平的地方,而海昏侯在下台之後,想必也不會有多少人關注他的陪葬。

因此,他的陪葬品應當是相當真實的。從這個角度上來分析,專家認為或許當年的海昏侯根本不昏庸,他之所以會被迫退位,不過是擋住了某些人的利益。這樣的事情在古代皇位爭奪上應當是數見不鮮的,只不過,海昏侯就是冤枉了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