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沒有捷徑,但需要一些好的習慣,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並獲得成功。哈佛大學50年研究表明,3-12歲是孩子形成良好行為和習慣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我們能在這個階段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能在這張紙上慢慢展現出美妙的圖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吧。

1、做事有計劃

那些做事不會臨時抱佛腳,而是提前就有一個詳細的計畫和安排,才會取得本人的信任。就像有些孩子,在平時學習之後從來不會再回過頭來複習學過的內容,等到考試的時候就一團亂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複習才好。還有做事三心二意,早晨起床總找不到自己的東西而耽誤時間、每次家長給的零花錢不到半個月就花完了。只要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就要及時的幫他糾正,教他一定要學會懂得做事之前一定要計畫好的重要性。養成這個好習慣,孩子也會受益一生。

2、講禮貌,善待身邊的人

研究發現,一張微笑的臉比一張不笑的臉更容易受人歡迎,這個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麻煩別人,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多使用禮貌用語,比如說:“謝謝、請問、您好”,長此以往,孩子會收穫比禮貌更有價值的財富。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怕孩子把自己交給他們做的事搞砸,可是回過頭來想想誰又是第一次就會做任何事情,還不都是一件一件都慢慢學習才會有今天的自己。所有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學習的機會,養成一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特別是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後,早上起床穿衣、疊被子、整理房間等都可以讓他們自己做。

4、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給孩子建立一個物權意識,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而別人的東西也不能隨便的去拿。如果要借用別人東西,一定要在那之前徵求那個人的同意。如果沒有徵求別人的同意之前就拿了東西,那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如果發現孩子有喜歡拿人家的東西時,不要輕易的去說孩子的行為是在偷,家長應該幫他分清楚狀況,並教導孩子以後再也不能拿人家的東西。

5、在錯誤中學會反省自己

孩子還不懂事在生活中難免會做一些錯事,或者考試做錯一些題那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如果想要做到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就必須的在錯誤中反省自己,從而才能徹底改掉自己一件一件的壞習慣。

家長發現孩子做錯事情,不要第一時間就開始責怪他,而是幫他分析事情做錯的問題存在哪裡,讓他總結這一次的教訓,不會在下一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對待學習也要以這種心態,學會反思和總結,給孩子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

6、遵守時間

守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這個習慣,自己以身作則。父母可以嘗試把主動權交到孩子手裡,比如說:“15分鐘後關掉電視去寫作業”,“20分鐘後起床吃早餐”,慢慢的孩子就不會為了偷懶而找各種藉口了。

7、保持一顆謙虛的心

讓孩子看到別人的閃光點,虛心向別人學習。曾經有個孩子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可是同桌卻很勇敢,每次都會舉手回答,還收到老師誇獎,同桌告訴這個孩子,不要怕說錯,老師不會怪我們的。這個孩子向同桌學習,從此也不怕答問題了。讓孩子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學習的會更多。

一個優秀的孩子,品質很重要,家長的教育很重要。教育不僅僅局限於家庭環境,也要考慮到社會環境,如果只注重家庭環境的培養,而不讓孩子去社會上歷練的話,那麼孩子只能是溫室的花朵。一個優秀孩子的培養不應該只是對外界事物的被動接受,而應該啟發孩子主動去學習,讓孩子主動參與其中,自己摸索,自己領悟,只有孩子自己動手做了一遍,才會有深刻記憶,才會明白更深層次的道理。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