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狠心,對「洋垃圾」說NO。從2018年年初,禁止進口廢塑料、未分類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24種「洋垃圾」(固體廢物)。

最近,又發布最高規格文件,再次強調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這個看似簡單的決定,卻像亞馬遜森林裡的拍動翅膀的蝴蝶,掀起了席捲全球的風暴影響著全世界。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的「垃圾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緩解原料不足問題,中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固體廢物,常見的比如廢紙、塑料罐、舊衣服、電子垃圾等等。

回收1噸手機,能夠提煉出100kg銅、1—3kg銀、0.2—0.3kg黃金。

聯合國環境署一篇報告顯示,中國從1992年以來,進口了約全世界50%的垃圾。



而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於塑料。在2016年,中國進口了全球2/3的塑料垃圾。

得益於中國等亞洲國家,塑料垃圾貿易在20多年裡,增長了800%。

這些塑料垃圾大多來自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



塑料垃圾回收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特別是當年中國外匯儲備有限,回收塑料,就能把很多原本買石油的錢省下來。


如果只算經濟賬,進口這些「洋垃圾」對中國和外國都是有利。

比如,像在歐美國家處理1噸垃圾的成本超過人民幣2500元,而在中國僅僅只要60元左右。

而從中國來看,進口1噸垃圾大概要花1000元人民幣,如果能提煉出1噸廢紙就能賺到1000元,如果是易拉罐那就有3000元利潤,如果是塑料利潤就高達6000元。

中國也從中獲得了很豐厚的利潤。



但是,這種看似合理的貿易背後,結果卻大不相同。

發達國家大量垃圾,甚至是有害垃圾被出口,所以,它們還獲得了碧水藍天。甚至在美國,過去20年,只新投入一座垃圾焚化爐。

而另一方面,大量進口垃圾給中國帶來巨大生態環境和群眾健康威脅。

尤其是,國外在出口垃圾時並沒有進行嚴格分類,夾帶大量違禁的垃圾廢物,這些夾雜物就包括爆炸物、放射性物質等,還有醫療廢物、廢棄藥劑瓶、病毒微生物……

有口岸對進口廢紙再生產加工情況檢測發現,企業從業人員血液及尿液樣本中出現重金屬超標情況,尤其是砷、鉻超標情況較為顯著;土壤樣本中重金屬砷鉛、銅均超出標準限量值。

經過處理後的垃圾殘渣,要麼填埋,要麼焚燒,可能產生汞、鎘、鉛、砷、鉻、多氯聯苯、多環芳烴、二噁英等污染物,可能導致兒童血鉛超標、居民癌症高發、不孕不育等嚴重後果。

國內進口商為了賺錢,睜一隻閉一隻,甚至利欲熏心去走私這些「洋垃圾」。


中國這道進口「洋垃圾」禁令首先遭到衝擊的是發達國家。

在紐西蘭,洗髮水瓶、外賣托盤等塑料的回收價格暴跌75%。

但更普遍的是,大部分發達國家不僅難以繼續從賣垃圾中賺錢,現在垃圾成山,連垃圾處理都成了一個問題。

美國一直是中國垃圾進口的大國,美國原來每年向中國出口超過1320萬噸廢紙和142萬噸廢棄塑料,是美國對中國的第6大出口商品。

在中國禁令頒布後,美國揚言要在世貿組織起訴中國。

美國廢料專業媒體 Waste Dive,一直在跟蹤中國禁令對美國50個州的影響,結果發現對13個州影響很嚴重,28個州有顯著影響。比如,在加州一些地方原來每噸垃圾回收成本僅只需要25美元,現在需要70美元以上,成本上漲了180%以上。

俄勒岡州從今年年初起,就垃圾成山,緊急批准了將近30處填埋設施,但只處理掉2%的回收垃圾。馬薩諸塞州、新墨西哥州等很多地方從事垃圾回收的公司已經要求提高回收價格,否則就要停止合同。

美國一家名為E. L. Harvey and Sons公司,一個月里就收儲了3000大包廢紙,原來都以每包60美元以上價格出口到中國,而今只能躺在美國……

在英國等歐洲國家垃圾同樣堆積如山,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保證,要在25年內消除可避免的廢物,還把每隻塑料袋最低收費提高到10便士(先前是5便士)。

歐盟計劃推出一項對塑料袋和包裝徵收新稅的法案。

由於中國禁令,韓國48家垃圾回收塑料和廢泡沫企業頓時停止運轉,因為,沒了中國買家,回收的越多虧損的也就越多。


中國對「洋垃圾」關上大門後,很多發達國家運輸「洋垃圾」的遠洋巨輪,開始駛向東南亞、南亞國家(地區)。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今年上半年美國出口到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塑料同比下降了92%,而向泰國、馬拉西亞、越南的出口則增長了幾倍,甚至十幾倍。



今年前3個月,英國1150萬磅廢舊聚苯乙烯和730萬磅其他混合塑料垃圾被運到了印度尼西亞,而去年同期為0。

這些國家和地區很快被發達國家的「洋垃圾」淹沒。

今年6月,越南胡志明市凱萊港,一度積壓了8000個集裝箱的塑料、廢紙等洋垃圾,其中1/3等待90天後仍然沒有通關,以致於讓整個港口擁堵不堪。

就連台灣地區,也遭到衝擊。今年以來,有4萬個貨櫃、超過百萬噸垃圾,進入台灣地區。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拾荒者。島內廢品回收價格從過去每公斤4—5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0.8至1.1元),如今慘跌到1—2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0.2至0.4元)。拾荒者過去撿一天能買一個便當,現在只能買一瓶水。

因為中國的示範效應,更多發展中國家開始警惕「洋垃圾」。

馬拉西亞在今年5月一度停止發放廢塑料進口許可證,並撤銷了114家企業的進口許可,還正在修改完善廢鋼鐵進口政策。

今年7月,越南宣布不再會簽發新的廢物垃圾進口許可證。

泰國從5月開始對非法進口電子垃圾的工廠進行嚴厲打擊,並計劃將停止進口432種電子垃圾。

中國一道看似平常的禁令,就這般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海嘯」,衝擊到幾億人的日常生活,幾十上百個國家原有政策。

中國禁令讓發達國家措手不及,經過一段震蕩之後,全球垃圾回收產業鏈將會重組。但可以肯定的是,誰消費、誰買單。發達國家大手大腳生活方式產生塑料、紙張、電子產品等垃圾,必須要付出更高成本。最終,其實有利於全世界環境保護。

這就是全球化的力量,中國所佔全球貿易比重在1978年不足1%,而今已達到16%。

也就是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貿易體系中的關鍵力量,而中國的一舉一動,也必將對世界各國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