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愛,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母親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作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母親的三觀是子女三觀的來源。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正直、善良、勤勞、樂觀、有見地和三觀極正的母親,就是子女最大的福報,就是家庭最大的福氣。

1

在一檔節目《少年說》中,孩子們可以站上高臺,面對父母和同學,大聲說出想對父母說的心裡話。

13歲男孩付軒昂走上去,對著下麵的媽媽大聲說:

媽媽,你可不可以不要再以社會實踐的名義,逼我做家務了?

一句話,讓下面的媽媽和同學都笑了起來。

付軒昂繼續說:“每天寫完作業,我得刷碗、擦地、擇菜,她還逼迫我學做飯。 現在,在她的逼迫下,我學會了燜飯、煮粥、拌涼菜,我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啊!”

下面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學校佈置的是社會實踐,不是家務實踐。所以說,你能不逼迫我做家務了嗎?”

面對兒子的控訴,媽媽笑著直接給出三個字: 不可以

接著,媽媽有條理又睿智地給出自己的回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因為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必須承擔。”

“ 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會培養你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會讓你有感恩之心,更會讓你有耐心和愛心。我不會答應你,而且你以後還要做得更多。”

“媽媽結婚的時候已經37歲,我為什麼要結婚?那是因為你爸爸在你姥姥家刷了三年碗,才娶到了媽媽這麼優秀的女人。那時候媽媽身體不好,到你10歲以前,媽媽都從來沒有拖過地,都是你爸爸做家務,連你姥姥生病住院,都是你爸爸24小時在醫院陪護照顧。這一切,都讓媽媽特別感動,覺得嫁給你爸爸從來沒有後悔過。”

這時,兒子還在進行“最後掙扎”:

那我現在,學習不是更重要嗎?

媽媽乾脆地回答:

將來你的另一半,也是千嬌萬寵的一個孩子,也是她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她要受委屈呢?她沒有義務要承擔全部的家務!跟你一樣,她也要工作、還要學習、還得帶孩子。所以媽媽讓你做家務並不是折磨你,而是希望你成為一個真正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男人。我希望你將來找到另一半的時候,她也會在大家面前說,嫁給你,她沒有後悔過!

這時候,兒子有所領悟,反駁的話都有點語無倫次了。

媽媽接著說:

作為一個男孩子,你將來如果能泡得了廚房、下得了書房,能有擔當、有責任,那麼你的未來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會很幸福!

最後,媽媽提出,希望男孩能做到自己洗內褲,自己洗襪子。為了將來的幸福,繼續做家務吧!

掌聲雷動。真的應該為這位媽媽、這位未來的好婆婆點贊!

媽媽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格局,媽媽的三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一個有著如此眼界、心胸和睿智的媽媽,她的兒子未來又怎麼可能不收穫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幸福呢?

2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在另一檔節目裡,朱雨辰的媽媽非常自豪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家庭的奉獻,對於孩子的寵愛。但是,朱媽媽表達的觀點不僅當場就讓不少嘉賓咋舌,更讓觀眾紛紛吐槽。

她把照顧兒子朱雨辰當成她生命的一切,即使朱雨辰今年已經39歲了……

朱媽媽怕兒子上火,她每天早上4點起床為朱雨辰熬梨湯,這種習慣已經堅持了10年。

怕兒子工作吃不好,朱媽媽會自備電磁爐,無論朱雨辰住的是五星級酒店還是小旅館,朱媽媽都自己做飯給兒子吃。

朱雨辰家裡的一切朱媽媽都會給打點好,所有的物件都由她分門別類地歸置好,就連炒菜的肉,朱媽媽也會給兒子切成肉絲凍在冰箱裡。

兒子發的每篇微博,朱媽媽也要去買個本子抄下來;兒子的每段感情她都清楚,都干涉,“賢妻良母”、能像她一樣伺候兒子的女孩是她選兒媳婦的原則……

但是,享受這一切的朱雨辰並沒有感覺很幸福,反而是壓力巨大、情緒壓抑。

已經39歲的朱雨辰至今單身,他的姐姐也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做到媽媽這樣的賢妻良母,而選擇單身。

我們常說: 父母控制欲太強,子女都過得不太好。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是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的那一些父母,同時,他們也是最易侵擾到孩子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父母。父母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就會讓孩子感到被“入侵”,出於個體存在的本能,孩子將會用殼“包裹並封閉”住內部那個自由自在自主的自己。因此,孩子也就變得屈從而缺乏鮮活的生命力。

作為父母,要減少控制,做到“放手”而不“放任”。

孩子自己的事,讓他自己做,是父母跟孩子脫離共生,劃清界限的最關鍵一步。

3

週末,好友阿思帶著她的兒子豆豆來家裡玩。豆豆今年四歲,很可愛。我和阿思坐在沙發上吃著零食聊著天時,他會貼心地幫我們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而我們擇菜準備午飯時,他也躍躍欲試地在旁邊想要幫忙。

當然,他幫的大部分都是倒忙。扔垃圾,垃圾撒了一地;擇菜,弄得滿地都是菜葉。阿思說了幾遍“不許搗亂”後,豆豆仍然樂此不疲。實在沒轍了,阿思打了豆豆的屁股。

這樣一來,豆豆倒是消停了,一下午乖巧地坐在那兒看動畫片。但是看得出來,他很委屈,一直悶悶不樂。

好友阿思說這都什麼年代了,家務活兒請個保姆就是。他從小把書讀好,把情商提上去,才是正經事。

其實抱有這種想法的家長,理由也很充分:

孩子那麼小,哪捨得讓他們幹體力活,萬一磕到傷到哪兒就不劃算了;

孩子的首要任務是提高智商和情商,做家務這種體力勞動,壓根就不是孩子未來的加分項;

讓孩子做家務是在幫倒忙,反而增加大人的工作量……

於是家長聚在一起時,說得最多的是“你家孩子都會背唐詩了啊,真厲害”“你家孩子好懂禮貌”這類的話,很少有人會因為一個孩子會做家務而誇他。

但其實,我就是那個被媽媽剝奪做家務、一切都被安排得妥妥貼貼的孩子。

這讓我深受其害。

大學宿舍裡,我的桌子和衣櫃永遠都是最淩亂的,甚至到現在,我還覺得疊衣服是一件吃力的事;

畢業後租房子的那段日子,常常靠吃面度日;

我的動手能力差,我做事情專注度不夠,除了學習成績,在其他方面,我的自信心匱乏……

這些負面影響,雖然在成人後慢慢調整過來,但過程卻非常痛苦。

因此,我從來不去打擊女兒做家務的積極性。女兒現在一歲多,她可能還不懂什麼是做家務,但看到我們擦地板,她也會拿著抹布在地上擦來擦去;看到垃圾,她也會搶著要扔到垃圾桶。

很多時候,她的幫忙,確實是在幫倒忙。 但在這個過程中,她鍛煉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潛移默化地知道了自己是這個家庭中的成員,要為這個家出自己的一份力。

而我相信,這對她的成長是有利的。

4

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事實也證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更好。

我老家有個親戚,有點重男輕女。所以時常使喚女兒做家務,將兒子視若珍寶。但後來,女兒考上重點大學,兒子只上了個專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並不是女兒比兒子聰明,而是她的動手能力、執行能力都比弟弟強。

就像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的,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讓孩子做家務,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統籌能力,語言能力乃至學習能力,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責任心和成就感。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理查·韋斯布林德也認為,家務能增強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更懂得關心他人。

我們的生活中,有些父母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裡,安吉和小魚兒的媽媽胡可經常讓倆兄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他們幫忙掃地;三人一起包餃子;而去超市挑選食物時,讓兩人比賽誰先拿到義大利面和番茄醬,讓採購過程變得有趣極了。倆兄弟能得到觀眾的喜愛,胡可功不可沒。

在國外,家長都普遍重視孩子做家務的能力。朋友帶著兩個孩子定居美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在 美國,大多數孩子都會參與做家務,並且還有詳細的家務活清單,比如: 9~24個月,自己扔尿布;2~4歲,扔垃圾、整理玩具、澆花、喂寵物等。而在 德國,甚至還在法律裡明確規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

很多時候,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比自己動手更費時費力,不僅需要花時間跟孩子示範,還需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安全。 但這個做家務的過程,卻能給孩子帶來隱形的財富。

而你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才真的有可能是害了他。

《朱子家訓》開篇的第一句是這樣寫的: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足見古人對小孩做家務的重視。

勞動不會累著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建立起對自己的力量的信心。

一個從來不會做任何家務的人, 他的生命會少了很多色彩,也會少了很多的樂趣。

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讓他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吧。磕磕碰碰也沒關係,畢竟成長這件事,從來就不會一路芬芳。相反,若是你在小時候將他保護得太好,長大後,可能他還是會在別的地方交更多的“學費”。

把做家務這種小事做好了,孩子才能做真正地去做大事。

[https://youtu.be/vQY7UF8tchQ]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