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三觀決定了兩個人能不能在一起,但即使是三觀相合的人,落實到日常習慣和細節中,也可能會因為“第四觀”不同而消磨掉耐心,疏離了感情,甚至遺憾地和對的人分離。

美國斯坦福大學津巴多教授提出:決定生活(婚姻)質量的,除了三觀,其實還有“第四觀”,這個第四觀,就是——時間觀,也就是我們對待時間的態度。

最近重溫《志明與春嬌》,才知道時間觀的差異可以對一段感情產生多大的阻礙。

在電影中,余春嬌是一個關注未來的人,而張志明更喜歡享受當下。

余春嬌從與張志明戀愛起的第一天就想安定下來,想結婚想張志明給她一個未來,但張志明卻認為享受此刻的關​​係比考慮結婚更重要;張志明無法攢錢,喜歡刷卡買很多雜七雜八的玩樂東西,而余春嬌只能抱怨對方不夠成熟,非常無奈。

他們因為相愛而不肯分離,但卻因為時間觀不同,用了七年時間經歷了分手、異地、劈腿、複合、同居,情路充滿坎坷。

而在日常生活中,若與時間觀不同的人相處,彼此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都在考驗對方的耐心,比如:

  • 一個人覺得吃個麥當勞快餐就行,另一個人覺得花時間做飯更好;
  • 一個人認為空閒時間應該拿來放鬆享受,而另一個人則一有空就想著學習充電;
  • 一個人想要孩子,期待未來,另一個人卻只想永遠停留在自由的當下;
  • 一個人領到工資立馬就斥巨資買一個昂貴的包包,而另一個人卻認為錢應該拿來投基金買保險........

似乎每一件事都為親密關係埋下了地雷,最後逐漸累積到一定程度就爆發了。

究竟時間觀是怎麼一回事,而它又是如何消磨我們的感情?

01

三觀相近讓我們在一起

第四觀不合讓我們分離

津巴多把不同人的時間觀分為6種,每個人會在某種特定的時間觀上有比較突出的傾向,這些不同的傾向會導致日常生活中細微行為上的差異:

  • 過去消極時間觀:常常會後悔過去做過的事情;
  • 過去積極時間觀:覺得回憶過去很快樂,愛懷舊;
  • 當下宿命時間觀:認為命運決定了大多數事情,再努力也沒用;
  • 當下享樂時間觀:愛冒險、有創造力、衝動享樂,不擅長規劃;
  • 未來時間觀:效率至上,喜歡思考長遠,有規劃,不喜歡意外;
  • 超未來時間觀:信仰宗教,認為死亡是另一種開端而不是結束。

不同時間觀的人在一起,彼此的一舉一動就會開始消磨各自的耐心。我和我的先生就經常在“第四觀”上發生衝突,甚至因此動起過離婚的念頭:

三年前,在去房產中介簽訂買房合同的路上,我差點和我的先生吵到散夥。

當時是在去簽合同的路上,他平靜地告訴我,他入新公司(其實已經入司兩年了)以後一直犯懶拖著,遲遲沒把原單位的住房公積金賬戶遷入新單位。

也就是說:在新公司的兩年內,他是沒有買住房公積金的。於是直到在買房的前一刻,我才知道,我們將以商業貸款而不是公積金貸款的方式買房,而這一切的,僅僅因為他寧願打遊戲也不願意在這兩年期間花點時間去處理這件事。

對我來說這簡直晴天霹靂。一個凡事先計劃、步步為營的人,是絕對接受不了發生這種事的。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幾乎是吼著讓他停車,奪門而出。我一邊氣得冒煙一邊在心底盤算:看來要改一改行程,把簽買房合同改成簽離婚協議才行了。

而這件事情的根本,就是我們時間觀不合。

02

不同時間觀的人,

很難在愛裡有同樣的感知

在津巴多時間觀量表(ZTPI)測試結果顯示,我在“未來時間觀”上得分很高,而我先生是在“當下享樂時間觀”上的分數比較突出,這恰恰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分歧的來源。

在我看來,和他生活是這樣的:

  • 分工好的家務事他總會拖拉到最後我不得不親自動手;
  • 他總是太懶,空閒時間只會玩遊戲根本不學習和充電;
  • 出去旅遊的攻略都是我來做,他從來不計劃任何事情;
  • 就算是身份證丟了,他也會拖延掛失的時間.....

在這樣的婚姻中,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受害者,直到有一次吵架後他跟我坦誠了他對我們關係的看法。在他看來,我們的婚姻原來是完全不同的樣子:

  • 我的妻子她是一個強迫症,對待時間有極嚴格的規劃,一旦事情超出她的預期或者發生突發狀況,她就會像一個火山一樣爆發起來;
  • 她從來沒法專心地享受生活的樂趣,即使跟我出去玩,她腦海裡總是盤旋著下一件事該做什麼;
  • 即使是自由職業者,但她全年無休,像一個上了發條的人,緊張焦慮危機感重重,工作和生活從來沒有清晰的邊界,她一有空就在琢磨她那幾本破書和下一篇文章該怎麼寫;
  • 家裡如果被弄得亂成一團可能會增加她和我離婚的概率......

我聽完很是震驚,原來不同時間觀的人,就像是生活在一個平行但相反的時空,如果看不見彼此的不同,我們註定會在不停歇的吵架中消耗感情,甚至可能走向分離。

03

誰才是對的時間觀?

在電影《春嬌救志明》裡,余春嬌和張志明因為時間觀不合,在日常中總是滿滿的衝突:

張志明喜歡在馬桶裡玩乾冰,會一次花掉所有的存款再加刷信用卡去買一個九萬的達利,身邊永遠圍繞著一群吊兒郎當的狐朋狗,余春嬌覺得他永遠像個孩子一樣長不大……

在看電影的時候,很多朋友都說張志明很渣,一直都是余春嬌在包容他,並且非常認同餘春嬌的處事方式,也就是她的“未來時間觀”。

但事實上,究竟有沒有對的時間觀呢?

  • 典型的“當下享樂時間觀”者,往往很容易因為沒有計劃而吃虧,但也比較容易滿足和快樂。
  • 就像張志明,永遠保持童心和好奇心,眼神裡總有種少年氣,煩惱不會停留太久,生活永遠充滿活力.....
  • 而過於執著“未來時間觀”的人,總是可以合理安排時間,實現較高的效率,但卻會因為對未來的焦慮而壓力滿滿,給心臟健康帶來負擔。
  • 正如余春嬌,一個有著年齡焦慮的中年港女,永遠都在擔心被時間淘汰被愛情拋棄,常常被焦慮搞得不知道如何讓生活快樂起來。

每種時間觀都各有利弊,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

在對待時間的態度上,我和我的先生也都沒有資格指責對方的對錯。他像個孩子一樣懂得享受人生的樂趣,他永遠都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卻不懂得長遠規劃;而我積極進取,永遠都在規避風險,卻鮮少能感受到活著的快樂和生機。

但正如前面所說,對立的時間觀總會把兩人分割在不同的感受中,拉低我們對彼此的評價,讓我們更容易對關係不滿。

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第四觀不合”帶來的衝突呢?

04

關係的質量取決於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時間觀

電影“志明與春嬌”三部曲裡,余春嬌有一句很經典的台詞:“我好努力想擺脫張志明,但最後我發覺,我成了另一個張志明”,在愛情裡,伴侶雙方必定會被對方的時間觀所影響,互相滲透:

余春嬌因為張志明學會看到拋錨的車停在路邊就開始一番陰謀論想像的樂趣,像個孩子一樣和張志明一起去看UFO;

而張志明也學會了替余春嬌養狗,陪她的媽媽買菜耐心教她用微博,陪她爸爸泡吧給他找婚紗攝影師,最後也終於決定長大,跟余春嬌共同承擔未來的人生。

張志明給余春嬌帶來了快樂,教她活在當下,而余春嬌也讓張志明對伴侶之間的責任有了更多的反省和思考,他們在衝突與磨合中平衡了各自的時間觀,最終達成了和解,走向了婚姻。

津巴多在《時間的悖論》中提到:平均而言男人更傾向於以當下為中心的享樂主義,而女人更傾向於以未來為導向,在很久以前這種差異是一種生存優勢,因為男人和女人可以平衡對方的時間觀。

但換成今天,迥異的時間觀會造成關係的衝突,互相平衡也依舊是目標。

在婚姻生活產生衝突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和先生之間其實是一種互補的、需要相互平衡的關係,如果我們都過於執著於自己處理的時間的方式,那麼我們之間也永遠不會有和解的可能。

在學習親密關係的層面來看,我們幾乎是對方最好的老師:

他一再提醒我需要更多地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的樂趣,把時間留出一些給最關心你的人,而不是無時無刻想著效率和工作;

而我對待時間的方式也提醒他,適當的計劃和預測可以使婚姻生活在合作上實現雙贏和利益最大化。

英國一項最近的研究將“均衡的時間觀”定義為:在積極懷舊、未來和當下享樂這三項積極時間觀中得分超過平均分,並且在消極懷舊和當下宿命時間觀這兩項中得分低於平均分。

這些擁有均衡時間觀的人,都更充分地完成了自我實現,也被認為是更加善用時間的人—— 他們在職場中更成功,與家庭和朋友相處得更愉快。

良好的時間觀是一種需要學習、也是可以學會的能力。

如果你的另一半也是一個“第四觀”與你不合的人,恭喜你,你不僅可以體驗到不同的經歷,還能從TA身上學到不同的時間觀。

而如果你能夠根據不同的事宜來靈活地轉換時間觀,你就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時間;善用時間,時間也將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你更好的回饋,這種回饋最終也會體現在你的婚姻生活質量上。

嘗試調整一下你的“第四觀”,或許你會對你的婚姻甚至生活的各方各面更加滿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