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需要補習,一上學就會自己說英語?可以嗎?

對於學習新語言如英語,一些不大會英語的父母會毫不猶豫地認為本身不會,孩子自然學不會,是這樣嗎?那可不一定。

研究指出,0-6歲的孩子擁有非常顯著並活躍的語言學習機能,他們願意不停嘗試,錯了也會再試,不像大人們由於害羞等原因而不敢放開一切去接受和摸索。可是這種千金難買的超級能力具有時效性,它將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所以有遠見的家長就會把握這黃金6年來讓孩子學習新語言。可是要從何開始呢?

由於新生兒一出生就開始了語言學習,他們能聽出許多種不同語言的發音。如果長久不用的語言,大腦中關於這些發音的連接就會變弱,對於他們經常聽到的語言的連接則變得更強。所以學習語言的第一步就是“聽”,聽慣了,就會開始“說”。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溝通息息相關,所以如果父母用不同語言和孩子溝通,孩子很自然地就會先聽,然後說。

但是對於一些家長基於本身不會英語,但又想讓孩子學會,那怎麼辦?專家和資深婦產科醫生建議使用聽覺輔助法。

聽覺輔助法就是讓孩子在聽著英語的環境下被熏陶。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們多聽英語,那些英語最好是音標准確的音頻 (audio,mp3),例如英語故事裡的人物對話,或英語電台播音員的說話音頻等。很多家長會讓孩子聽英文兒歌,雖然生動的音樂會讓孩子喜歡,但是學會英語的效果比較低,因為精彩的歌曲音樂把標準的英語聲調和發音掩蓋了,而讓孩子學不會正確的音標和聲標。

專家也建議,一開始先讓孩子聽幼兒英語故事,因為說話速度比較慢,發音也容易聽清楚,等久而久之,當孩子熟悉了,才開始讓孩子聽電台等說話速度比較快的音頻。家長可以把握在家裡,在車上,睡前故事等環境下,無論孩子在玩耍,用餐,或者無所事事,都開著音頻,不需要擔心到底孩子明不明白故事的內容,孩子的內心學習世界是無限的,他們會不自主地吸收,自我摸索,理解,時間久了,他們的語言能力就會浮現出來。

如果家長想要一並讓孩子除了會聽,說,還要會寫的話,專家建議等到7歲後才是最適合讓孩子讀看字幕文本或故事書,因為太快讓孩子認字將使大腦的聽學機能減緩,孩子的語言爆發力將被限制,從而錯過了黃金時間。

但是現代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忙碌,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看文本,那怎麼辦?還有一個折衷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觀看有大英語字幕的英語視頻(video),只要是內容健康,發音標準的,都讓孩子觀看,但是時間不可以太長,以免傷了眼力,再來晚上也聽一樣故事的音頻,雙管齊下,讓孩子理解能力更佳。

天下父母心,希望把最好的都奉獻給孩子,只是欲速則不達,羅馬也不是一日建成,只要持之以恆,時間長了,就會看到驚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