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38天“腫瘤寶寶”打開生命通道,“輸液港”植入創最小年齡紀錄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8-11-01 20:18:26

小宇一出生就不幸罹患惡性腫瘤,因外周靜脈纖細而無法接受化療。日前經過不懈努力,首都兒科研究所醫生成功為出生僅38天的小宇建立了“輸液港”——一種全植入的、埋植於人體內的閉合輸液系統,為小宇打開生病通路。這次手術也創造了國內植入“輸液港”最小年齡紀錄。

不幸的寶寶:未出生就罹患腫瘤

小宇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被檢查出腳上長有一個腫瘤。今年7月底,小宇降生,爸爸媽媽開心而又忐忑,孩子眉清目秀,但右腳背上成人拳頭大小的黑色腫瘤,令人心疼。小宇媽媽還沒做完月子,就和孩子爸爸帶著小宇四處求醫。

小宇的腫瘤活檢病理結果是:“嬰兒性纖維肉瘤”,屬於惡性腫瘤。醫生說,腫瘤體積大,而且還在瘋狂增長,根本無法根治切除,即使截肢也會危及生命,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化療控制瘤體增長,為根治手術創造可能,這是小宇的惟一生機。

化療艱難:需植入“輸入港”

但化療必須通過靜脈輸注,小宇太小,外周靜脈非常纖細,位置表淺,容易刺破,穿刺針也不易固定,化療藥液很容易外滲,既而出現靜脈炎,甚至會造成局部皮膚壞死,肢體功能障礙等情況。而且反復穿刺也會使寶寶對靜脈輸液出現恐懼心理。

小宇亟須一條安全輸入各種高濃度高刺激性化療藥物的生命通路——“輸液港”。靜脈輸液港是一種全植入的、埋植於人體內的閉合輸液系統。該系統包括一條中央靜脈導管,導管末端連接穿刺座。患兒通過手術置入輸液港後,日常生活不受限制,接受藥物治療也很便捷。“輸液港”,可在人體內存留使用數十年。

手術風險極高

但小宇父母咨詢了多家醫院,都沒有給這麼小的患兒植入“輸液港”的先例。寶寶血管太細,一旦穿刺置管出現問題,可能導致中心靜脈破裂、出血性休克、氣栓、血栓等,危及生命。

幾經周折,小宇父母找到首都兒科研究所胸外科。此前,首兒所胸外科已經成功完成了數十例患兒“輸液港”植入手術,最小年齡是3個月,國內報道“輸液港”植入的最小患兒是48天,而小宇入院時只有36天。該科主任張曉倫帶領醫護團隊對小宇進行了詳細的術前評估和周密的手術方案制定。聯系生產廠家定製“輸液港”導管,聯合超聲科為小宇做加急頸部血管超聲測量……結果顯示:小宇的頸內靜脈直徑是4.9毫米,“輸液港”導管直徑是2.2毫米,經計算小宇滿足“輸液港”植入條件。

但考慮到超聲測量血管有擠壓,存在一定誤差,手術操作過程中還要藉助擴皮器導入導管,存在較大風險,手術需要仔細精準地操作。

創“輸入港”植入最小年齡

小宇入院2天後,所有術前准備工作都已完成。9月5日一早,護士長姬維利先為小宇留置外周靜脈留置針,孩子好像知道大家都在為他努力,安安靜靜的被護士抱進了手術室。完成靜脈麻醉後,9點整,醫生開始為小宇手術。手術最重要的也是決定成敗的是第一步——頸內靜脈穿刺,年齡越小的孩子,血管越細,血管壁越薄,很可能穿刺不到,又可能稍一移動,血管就破了。一旦血管破裂出現皮下血腫,將造成血管受壓移位,穿刺就更困難,有時需要反復穿刺十幾次甚至幾十次才能成功。醫生仔細辨認氣管、頸內動脈波動位置,然後輕柔緩慢進針,回抽有血。“一次成功!”

醫護人員信心大增,接下來的每一步驟都很順利。監護儀上所有指標一切正常,術中拍片確認導管位置正常,固定胸壁下方穿刺座,連接導管,縫合傷口,不到半小時,手術結束。小宇的手術開創了國內植入“輸液港”最小年齡紀錄。

小宇術後第二天開始化療,五天後,腫瘤的周徑已經從18.5釐米縮小到17.5釐米。如今,小宇已經順利出院了,在同仁醫院亦莊院區繼續進行化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