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不是讀心術,我們無法用心理學的理論來當場“透視”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但卻可以用心理學的知識分析一個人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

今天我們就用心理學的知識結合個體的行為分析怎麼樣更好的認識一個人,怎麼樣看明白一個人,只有“讀懂”、認識、了解對方,我們才能更好的與其交往。

1、看他在困境中不得志的時候

當一個人處在困境中的時候,他的層次和可能性才是最明顯的,如同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描述的那樣,需要層次就會停留在“動物性”的較低層級上。

當然當一個人處在困境中不得志的時候,也是見證一個人內心是否善良,是否還存有志向和勇氣,是否能不畏權貴、不折腰的好時候。

因為無論什麼時候,總有人會正氣長存,善良可敬,對生活充滿熱情,奮鬥不止,與此同時也有人在困境時分,出賣自己的靈魂,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所以在困境中去看一個人很重要。

2、看他在成功中獲利的時候

看一個人是不是勢力,是不是能不忘本,是不是能記得過去,就看他在取得成功的時候,在獲利的時候,因為在這個時候他整個人是“放鬆的狀態”,外在的約束和權力等的製約會大幅度減弱。

因為按照社會心理學的觀點道德權威的約束與金錢利益的誘惑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所以看一個人是不是面對這些誘惑能守住底線,踐行原則,就看他在成功中獲利的時候。

古往今來,有很多人在貧窮的時候踏實、本分、善良可敬,一旦得勢,取得一點成績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沒有原則,沒有底線,淪為金錢的奴隸,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所以在得勢的時候看一個人很重要。

3、從原生家庭看他現在的影子

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或多或少。所以從一個人的原生家庭看一個人是心理諮詢師常用的方法,此處也不例外,想要看明白一個人,就看他的原生家庭。

父母的性格特點,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性格與關係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對一個人的性格造成重要的影響,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話說的不過分。

所以若要了解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潛意識,最簡單、明了的方法就是看他的原生家庭,因為每一個我們當中的個體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

總之要了解一個人,要看明白一個人,就多看這三個方面,看他在困境中不得志的時候如何自處,如何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看他在富貴、成功的時候能否守住原則、不越底線;看他的原生家庭,是否能解釋他現在身上的些許疑惑。

每一個現在的樣子都有過去的原因,心理特點的形成也是如此,只要你注意觀察,無論是了解自己還是了解別人,你都能做的更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