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測血糖太痛苦?多久測一次才好?不知道這些可能就白測了!

原創 BTV養生堂 2018-11-01 10:09:47

血糖監測,是糖友們自我管理血糖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做好血糖數據記錄,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是否理想,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醫生跟進治療,為調整控糖飲食、運動和降糖藥物提供依據。

但是,不少糖友常常會抱怨:每天測血糖太痛苦了,手指都快被紮成馬蜂窩......究竟有沒有必要每天測血糖呢?血糖監測的頻率在多少才好?

人體的血糖值24小時都是波動的,所以各個時間段測得的血糖值往往不同。大致來分,血糖監測有五個重要時段。

空腹血糖:指的是一個人不吃飯,8~10小時之後測的血糖,空腹血糖比餐後血糖更可靠。但是空腹血糖有個缺點,它容易漏掉一部分在糖尿病臨界值的病人,這時候就需要測餐後血糖進行進一步判斷。

餐前血糖:不等同於空腹血糖,指的是中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測定。適合空腹血糖較高或有低血糖風險的人。

餐後血糖: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算,2小時後采血測得的血糖值,也是最重要的參考。它可以反映患者胰島的功能及當餐進食、用藥量是否合適,因此其准確性也尤為關鍵。

小貼士

我國制定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准為: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後血糖4.4-8.0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主要適用於普通的成年糖友,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

睡前血糖:反映胰島β細胞對進食晚餐後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睡前測一測血糖,主要是用以指導夜間加餐、用藥和注射胰島素劑量,以避免夜間發生低血糖。

如果睡前血糖低於5.6mmol/L,建議適當補充牛奶、雞蛋等富含蛋白質食物,預防夜間低血糖。

夜間血糖:一般可在凌晨3點左右測。其意義在於:如果早餐前空腹血糖高,通過監測夜間血糖可以了解高血糖究竟是發生在夜間還是凌晨,以便能准確有效調整應對。

小貼士

夜間低血糖,一般出現在凌晨0-1點左右,往往在睡夢中發作,輕則出汗、震顫,重則痛覺過敏,兼有陣攣性及舞蹈樣動作,繼而瞳孔散大,甚至出現強直性痙攣和陣發性驚厥,逐漸昏迷、呼吸漸弱、血壓下降等狀況。

根據血糖控制情況區分

一般情況下,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應每天監測4~7次;

已達到控制目標時可每周監測1-2天,包括空腹及三餐後血糖。

根據不同控糖方式區分

對於使用不同控糖方式的糖友,血糖監測的頻率、重點也不同:

生活方式干預

抽查空腹和三餐後血糖,以及有低血糖症狀時的血糖值。可作為控糖飲食、控糖運動是否要調整的依據。

口服降糖藥

每周測2~4次空腹血糖,或三餐後2小時血糖。

使用基礎胰島素

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在開始階段每日至少監測血糖6次,包括空腹、三餐後、睡前及夜間;空腹血糖基本達標後每日監測2-4次,重點監測餐後血糖。

使用預混胰島素

重點監測空腹和晚餐前血糖,基本控制達標後,再注意監測餐後血糖。

1,出現低血糖症狀時

每一位糖尿病人在出現低血糖症狀,諸如頭暈、眼前發黑、出汗、惡心等情況下,都應立即自測血糖,分辨是否“低血糖”,以便做好應對措施,避免意外發生。

2,劇烈運動前後

運動前後的血糖屬於一種隨機血糖監測。專家建議,運動前血糖在16.7mmol/L以下,進行運動基本沒問題,還能夠起到輔助降糖的作用。

由於劇烈的運動會使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所以剛開始運動時血糖稍有升高,但到中後期血糖會降低甚至發生低血糖。所以,建議糖友運動時隨身攜帶糖果,並且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以防止低血糖。運動後,最好也測一測血糖。

2,就醫復診前一天

如果糖友需要前往醫院復診,則應在復診前一天,適當增加血糖監測頻率。

此外,當糖友在嘗試新的飲食控糖方案、進食某種平時沒吃過的食物、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時,或不能規律進餐、情緒波動、自我感覺不適時,都需適當增加血糖監測次數。

採集指血測血糖注意事項

(1) 測血糖一般選擇前4個手指指肚的兩側,避開中間的位置。因為指肚和指尖中間位置經常會用到,扎中間容易感染,而且兩側神經分布要少一些,能減少痛覺。

(2)扎出的第一滴血不建議採用,避免有誤差。

(3)取血完之後,用棉簽按壓住取血位置3分鐘。

糖友平時在家測血糖採集的指血是全血,而經脈采血測血糖用的是血清。指血是動靜脈混合血,經脈是靜脈血,所以指血和靜脈血測出來的血糖不完全一樣。因此,指血血糖監測只是一個日常參考,不能完全作為診斷依據。

對於已經達到血糖控制目標的糖友,可以不用每天都測血糖,一般每周監測1-2天即可。當然,對於血糖監測頻率也沒有完全固定的標准,每個人情況不同,也可能存在著隨機血糖監測。糖友們不能靠自我感覺來評估血糖變化,在需要測血糖時一定要認真對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