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周圍的生活環境以及自身的習慣對孩子的健康發育都有很大影響,孩子自私、叛逆、不合群等負面人格的滋長,也是家長在兒童時期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造成的。

如果壞習慣成為自然,毫不誇張地說,它們將成為孩子成長的致命弱點!因此,如果發現了孩子的壞習慣,請家長們及時幫助孩子改正!

錯誤飲食

孩子的腦部發育離不開食物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這些營養物質主要是通過日常三餐來攝入的。

孩子在吃得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些物質容易導致大腦動脈硬化,供血減少而出現大腦早衰、智力減退的現象。

而另一方面,大多數孩子對甜食來者不拒,進食過多的甜食會導致孩子食慾降低,不正常攝入三餐也會導致孩子機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蒙頭睡覺

如果孩子習慣蒙頭睡覺,晚上呼吸的空間就變得狹小,空氣沒法正常流通,而人是需要不斷呼吸的,被子內的氧氣就會隨之越來越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會逐漸增多,因為氣體無法完成交換,就會導致大腦供氧量不足,影響大腦器官的運轉。

另外,充足的睡眠對孩子來說也十分重要,是消除大腦疲勞的主要方式,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太差,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影響孩子智力的發育。

少言寡語

語言表達能夠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的大腦活躍起來,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很有作用。如果孩子長期不說話,習慣少言寡語,不僅大腦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運轉和發育,使得孩子變得遲鈍,還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有意識地鼓勵孩子說話,讓孩子講述一天下來周邊發生的事情,或者和孩子一同閱讀繪本故事,讓孩子在說話交流與繪本閱讀過程中通過思考來促進大腦的運轉,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不願思考

如果孩子不願意主動思考問題,孩子的大腦會加速退化,如果想要鍛煉孩子的大腦,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多思考,讓孩子在思考時將大腦運轉起來,這樣思維就會變得活躍,避免孩子的大腦加速退化。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閒暇時玩玩腦筋急轉彎、比賽下棋、拼圖等,讓孩子在玩耍中思考問題。

環境單調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如果孩子長期在過於單調、缺乏刺激的環境下成長,孩子的智力發育會推遲3個月。

如果周邊的環境氛圍總是一成不變,孩子的大腦缺少必要的刺激,長時間沒有接觸到新事物,孩子就會缺乏智力發育的動力。

因此,家長要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比如利用光線、顏色、音樂等,讓孩子感受到環境的刺激,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無時間觀念

對於經常遲到的人,家長們肯定都會對他產生不滿的心理,那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呢?起床、刷牙、穿衣服、吃飯……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雖然只是生活中的小問題,但卻在潛移默化地在拖孩子的後腿,使他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無法集中注意力,讓孩子學習更加吃力,甚至失去學習的興趣。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提前就是准時,准時就是遲到”的道理,讓孩子養成提前做好准備的好習慣,教孩子認識和感受時間,讓孩子做好時間預算,提前安排事情,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明白時間存在的價值,學會珍惜時間。

人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親近的人,與其嘴上訓斥孩子千百遍,還不如身體力行地做給孩子們看,即使再忙,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讓孩子活在好習慣的氛圍當中,成就孩子美好的一生。

參考來源